![]()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有關王允的故事100字左右_三國演義中王允的故事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4 ![]() |
|||||
有關王允的故事100字左右_三國演義中王允的故事王允施計離間呂布和董卓,最終董卓死于呂布方天畫戟之下的場景,也成了《三國演義》比較經典的一個橋段。董卓死后,司徒王允狠狠地松了一口氣,跪在地上,感謝蒼天保佑,董賊已除,大漢復興有望。 董卓死后,他的部下也都沒有了主心骨,倉皇逃竄。呂布一下子策反,奉旨殺賊,被漢帝封為奮威將軍。可是董卓部下還有兩名大將,分別是李傕和郭汜。 本來這些人都是打算投降的,但是王允卻拒不接受李郭二人的投降。認為他倆壞事做盡,一定要對他們趕盡殺絕才好。陳宮在旁邊勸了好久,一再告誡王允,此時不能趕盡殺絕,要接受二人的投降,否則狗急跳墻,會招惹禍端。 但王允這時候壓根聽不進去,作為刺殺董賊的主要謀劃人和勝利方,此時除了漢獻帝,他占據漢朝的最高地位,他有點“飄”了。后來李郭二人果然反叛攻打上來,這時候王允手底下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抵擋,由于事發突然,去通知呂布的人還沒走出家門口呢,李傕郭汜就已經帶兵打到城墻下了。 王允帶著漢獻帝來到城墻上,沒想到李郭二人卻以討伐國賊的名義,要求王允出城,來換取其他人的安寧。王允還問:如果我出城,那你們會放過陛下嗎?李郭二人當然說是。王允此時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不管他如何進退,都難逃“國賊”的名聲,只有犧牲掉他,漢獻帝才能保全。于是,他就最后一次展現了他的忠義,從高高的城墻一躍而下。 可是他的殞命,并不能換來什么。接下來,就變成了李傕郭汜挾持漢獻帝,劉協再次成為傀儡皇帝,大漢朝仍然岌岌可危。 從這件事來看,可見王允并沒有戰術上的遠見,他只有一些文人的“小心機”。正如同有人評價王允說:有小聰明,無大智慧。他可以想出來美人計和離間計,讓呂布和董卓反目,但是卻并不具備軍事的才能和遠見。他是司徒,草擬皇帝的旨意可以做得好,但是領兵打仗乃至治國這一塊,卻遠遠不行。 其實說到底,這里還涉及到一個如何對待俘虜的問題。 畢竟一開始董卓被殺,李傕郭汜是打算投降的。不管是對面真投降假投降,戰勝一方都應該展現大方的氣度,至少明面上要去接受,要去優待俘虜。 “優待俘虜”說到底,其實是一種攻心戰術,既可以分化敵人,還可以壯大自己。 王允不接受李郭二人的投降,所以才導致二人狗急跳墻,反叛攻城。假設一開始王允采取迂回的策略,或聽從陳宮的建議,接受二人的投降,或許還能得到兩員大將可以利用。退一步說,如果李郭二人是假意投降,也可以在接受他們投降之后,再去想辦法分散他們的兵力,總比這樣明面上直接“硬碰硬”要好得多。 可見,要想治國或圖謀大業,除了膽識之外,還要有謀略和遠見。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王允美人離間計勝利之后,他之所以“飄”了,也是自大和自負作祟,他并沒有將李傕郭汜放在眼里,或者對于自身與對方的兵力沒有概念。 而王允這些都還沒有具備。最后從城墻一躍而下,還落下個殉國的名聲,也算是亂世里最好結局了。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