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唐太宗的故事簡短_唐太宗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4 ![]() |
|||||
唐太宗的故事簡短_唐太宗有趣的歷史小故事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共生3子,太子承乾、魏王泰、晉王治。不過,太子承乾貪圖享樂,荒學業,深令太宗失望。 魏王泰聰明善文,勤奮好學,深受太宗的喜愛。在這兩個對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選擇更立太子。兩人籠絡朝臣,各樹朋黨,互相明爭暗斗。承乾見李泰恩寵日隆,心不自安,遂與漢王元昌、大臣侯君集密謀起兵,但事情泄露,唐太宗得知后非常生氣,這可是在太歲爺上動土的啊。李世民更立太子李世民詔廢太子承乾為庶人,賜漢王元昌自盡,侯君集等皆被殺。 承乾被廢后,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等議立太子之事,太宗猶豫不決,欲立有才華的魏王泰,又恐重演父輩骨肉相殘的悲劇。 欲立晉王治,但又嫌其懦弱。最后太宗接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意見,于貞觀十七年(643)四月七日,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并同時幽禁魏王泰于北苑。九月,太宗任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勣為太子詹事。 后漸寺村東有一座高聳入云的五指靈山。 也有把這座山叫做“東五指山”的。五指靈山上是“女媧娘娘”的道場,有一些后人建造的寺廟。但是從山上殘存的明清古石碑上,可以說明,這至少在明清兩代就有相關道場的存在了。這處“女媧道場”和秦王李世民也有故事流傳下來。后漸寺村一帶,是秦王李世民與隋末農民義軍劉黑闥爭戰的古戰場之一。 傳說,秦王李世民與劉黑闥交戰期間,中了劉黑闥設下的埋伏。李世民撥馬逃到五指靈山下,但見四面環山,陡崖絕壁,已無去路。李世民不禁仰天長嘆:“莫非天欲絕世民不成?”語未盡,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猛聽山崩地裂般一聲巨響,正在追趕秦王李世民的劉黑闥兵馬陷地一丈余深。 李世民趁機脫離險境。往前跑得正人困馬乏,突然又是一聲山響,面前現出大小兩座糧倉(今大倉、小倉兩座山頭)。秦王李世民得到糧草,養精蓄銳,最后戰勝劉黑闥。 事后的某天晚上,九天玄女,也就是女媧托夢于李世民,告訴他是九天玄女救了他。為此,李世民登基當皇帝后,就下御旨在五指靈山為九天玄女(女媧神)修建起蓮花峰上這座媧皇宮廟。傳說罷了,甚至牽扯到了神話。但是秦王李世民在秦王湖一帶留下的大量故事,卻并不是沒有史事根據。 最著名的漆泉寺就有不少史料記載。在村中行走,一個大娘背著一筐剛剛采摘的鮮杏經過,見到我們這些外人,熱情地要我們嘗嘗。當年李世民大軍經過,是不是也有這樣一位山民同樣背著一筐鮮杏,在呆呆地望著那不遠處的廝殺,耳邊是不是還回蕩著戰馬的嘶鳴?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就聰慧過人,足智多謀。 他十六歲那年,隋煬帝在雁門關被突厥圍困,把詔書綁在木頭上放進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馬上應募,在將軍云定興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對云定興說:“突厥人敢圍困我們的皇帝,就因為外邊沒兵馬救援,現在應該派人在幾十里外虛張旗幟,讓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幟,夜里聽到鼓鉦盧聲不斷,他們肯定會認為救援大軍趕到了,這樣不傷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門之圍。 如果不這樣的話,等到突厥了解了我們的底細,前來阻擊,那么鹿死誰手就難以預料了。” 定興聽從了李世民的計策,率兵到達崞縣。突厥偵察兵看見周圍幾十里旗幟飄揚,軍隊來往不斷,急忙把情況報告給了可汗。突厥可汗說:“這肯定是隋軍的大隊救兵趕到了。”于是他們就趕忙撤兵了。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