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關于范仲淹的故事_關于范仲淹的有趣的事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6 ![]() |
|||||
關于范仲淹的故事_關于范仲淹的有趣的事范仲淹在求學時,認識了一名劉姓同學。當時條件很差,每天只煮兩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塊,早晚吃兩塊。劉同學家境好,總是把好吃的給范仲淹。范仲淹才勉強填飽肚子,得以繼續學習。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多。臨別那一刻,范仲淹暗暗發誓,將來如有出頭之日,一定要感謝劉同學對他的恩情。 范仲淹“持節”自掏腰包在范仲淹當宰相后的不久,劉同學找到府上,說家里發生了變故,需要范仲淹的幫助。 多年未見,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歡敘舊,一邊喝酒一邊聊起過去的經歷。范仲淹說,幾十年未見老同學在哪里高就?劉同學端起杯,一飲而盡,說,罷了罷了,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學,能夠謀個一官半職。他想憑著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應該不成問題。 誰知,范仲淹臉色一沉,說,劉兄家里有幾個人,每年需要多少錢開支?劉同學回答,一百兩銀子足夠。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兩銀子,說,這些銀兩先給你救濟,如果后續有困難我會繼續給你提供幫助。 范仲淹的銀子解了劉同學的燃眉之急,他還了外債,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銀子用完后,他又找到了范仲淹,這次他直截了當地說,想通過他的關系做官。 范仲淹一口回絕,說如果家庭困難可以再幫助,你要做官我不能做主,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進入。劉同學離開時,埋怨地說,范仲淹一點不講交情,如果當初不是我,范仲淹能有今天的成功嗎? 范仲淹說到做到,再取出一千兩銀子給劉同學。直到最后,范仲淹也沒有給他一官半職,自掏腰包維護了清廉形象。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不僅自己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極其嚴格。范仲淹一生歷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貧儉約家風純樸。 范仲淹的家風天圣三年,范仲淹任興化縣令,負責治理水患。許多前任都是簡單地修修堤壩應付而已,范仲淹卻親自去海邊,與當地居民商討良策。民工們開始修堤筑壩時,范仲淹不是坐在高堂之上而是現場指揮。 有一次,白天剛修好的堤壩,晚上就被海浪沖毀。民工們怨聲載道,不肯再修壩,有的則偷偷溜掉。范仲淹來到施工現場,不僅勸勉民工們要同心同德將壩修好,還將自己的薪俸拿出來,為民工們改善生活。民工們深受感動,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中。 范仲淹淡泊名利輕財重義,子女們也深受影響。范仲淹任開封知府時,曾派次子范純仁將一船五百斛的麥子運往姑蘇。 在丹陽停留時,范純仁偶遇文學家石曼卿,當時石曼卿家中連遭不幸,幾位親人相繼離世,他想安葬親人之后再回鄉,因為沒有盤纏而寸步難行。范純仁不加思索地將整船麥子送給了石曼卿,但石曼卿還是愁眉緊鎖,范純仁就問:“石先生若還有為難之事,不妨說來”。石曼卿眼里含淚滿面羞愧地說:“兩個女兒已經找了婆家,奈何沒有嫁妝無法出門”。范純仁爽快地說:“石先生不必憂慮,只需將船只賣掉,嫁妝也就有了”。石曼卿連連道謝,范純仁則兩手空空回了家。范家兄弟的善行,一直為百姓們所推崇。 范仲淹為政清廉,世稱范文正公,而他的言傳身教,也為子女們營造了良好的家風,從而有口皆碑代代相傳,為后世人所敬仰。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只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鉆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著黃光,一側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并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復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和鍛煉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