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后感8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2 ![]() |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后感800字: 《烏合之眾》的作者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LeBon,1841.5.7-1931.12.13),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讀其著作,文風與亞當·斯密之《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相似,結合豐富詳細的示例說明作者對于群體心理的觀察、總結、思考和升華,不僅是心理學的著作,而且融入的哲學的思考,以及對于社會和人的反思,因此深度和厚度得以拓展。 群體,就像是一個“活”的生物,具備自己的思想感情。當個人關注于同一件事時,個性特征消失,群體心理形成。 群體心理依賴于本能(法不責眾,數量就是道理,群體就是正義)、傳染、暗示,群體行為的主要特點是:沖動、易變和急躁,沒有任何長遠策劃,不承認現實的障礙;易受暗示和輕信,缺乏理性、批判力,夸大情感等。因此,群體的智力表現遠不如群體中的個人;群體更有力量,但是表現極不穩定,完全取決于周遭環境;群體行動受感情激起并主導,往往構成騷亂的因由,但也是英雄主義的來源。 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只接受簡單觀念(例如口號),容易夸張和極端,群體中的個人智商基本喪失,往往容易被極端的感情打動,絕對不能用智力、推理、論證等方式說服。 群體心理意見形成的基礎因素包括:民族、傳統、時間、制度和教育;直接因素則是鮮明的形象、概念和套話、幻覺、經驗。因此,群體領袖常常以斷言、重復和傳染的手段動員,而沒有人細究背后的邏輯(例如電影中將軍戰前訓話)。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有著“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之稱,合卷深思全書觀點,當真當頭棒喝、振聾發聵,群體展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回望歷史上的運動,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往往是有限的精英;而現實當事件,群體行為偏激往往超乎理性的想象。而我們任何一個人在生活中都不得不融入各式各樣的群體,作為群體成員的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性認知呢?特別是投資經理在面對市場時,如果無法堅持獨立思考,隨波逐流,那么難免被貪婪和恐懼掌控,淪為情緒的奴隸,業績也就可想而知。 君子慎獨,但也應慎融入群體之后的理性衰退!作者:債市小兵 《烏合之眾》讀后感1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8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8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2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3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1000字 讀烏合之眾有感2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500字 瀏覽更多關于烏合之眾的文章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