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秦玉峰——與驢共舞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9 ![]() |
|||||
秦玉峰——與驢共舞2008年12月21日(冬至)子時,秦玉峰取出阿井第一桶水,“九朝貢膠”開煉。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大唐皇帝李隆基正奔命于流亡蜀中的路上。日將行暮,御駕停歇在馬嵬驛,禁軍突然嘩變。他們殺死了宰相楊國忠,并且要求皇帝處死其最愛的妃子楊玉環。 那一年楊玉環38歲,一條白綾謀殺了她,也謀殺了皇帝最后的愛情。自此以后,皇帝剩下的唯有長恨的哀婉和感傷。“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如果不是《全唐詩》中肖行藻名下的一首宮詞,也許伴著楊貴妃一起香消玉殞的還有一個驚艷的秘密。那首宮詞說:“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它暗指楊貴妃并非先天生就凝脂肌膚,而是通過長期暗服阿膠來保持自己的容顏,繼而贏得了大唐天子父子兩代的萬千恩寵。 這是秦玉峰最為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 秦玉峰是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阿阿膠”)總經理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所執掌的這家公司編纂了一本《阿膠拍案驚奇》,楊貴妃的故事,是當中極為驚奇的一頁。它擁有政治、愛情、背叛、戰爭等所有“驚奇”的要素,成功地將阿膠潛伏到了一場古典悲劇當中。通過一次次講述,秦玉峰將這出傳世悲劇變成了自己的喜劇。 秦玉峰身上擁有很多喜劇化的成分,既包括他的性格,也兼具他的經歷。1974年10月,16歲的農民秦玉峰招工到東阿阿膠廠做臨時工。 這是一家創辦于1952年的工廠,是國內第一家國營阿膠廠。此前的兩千多年,東阿的阿膠始終維持著家庭作坊式手工生產,并一直秉承傳男不傳女的工藝傳承模式。 那時候的秦玉峰只是一個學徒工。他知道阿膠由驢皮煉制而成,除此之外,他對阿膠一無所知。 他不知道,楊貴妃服食的阿膠始載于《神農本草經》,那部發端于戰國成書于秦漢的藥典將阿膠視為上品。自《神農本草經》以降,阿膠一直被視為滋補上品,甚至成為了“九朝貢膠”。明人李時珍撰《本草綱目》,直接將阿膠列為“圣藥”,說“阿膠,《本經》上品,味甘,性平,無毒”,“久服輕身益氣”。 他也不知道,驢皮煉制而成的藥用膠,各地民間叫法不一。江浙、上海慣叫驢皮膠,湖南一帶多叫驢膠,唯山東東阿所出之膠,自古以來就叫阿膠。南朝梁人陶弘景在《神農本草經集注》中解釋道:“阿膠,出東阿,故曰阿膠。” 秦玉峰的師傅叫劉緒香,一位老藥師,他是同興堂的第七代傳人。機緣巧合,秦玉峰自然地成為那家創立于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的東阿阿膠制售坊的第八代傳人,也成為了有完整傳承記載的第八代阿膠制作傳人。 他跟從師傅學習全套制膠技法。一套技法下來,少則四五個月,多則一年。他那時年少,個頭兒又小,鍘不動干驢皮,就先從洗皮和泡皮學起。他跟師父一起把收購回來的驢皮浸泡到泡皮池中,待到驢皮浸軟之后放進簡易洗皮機中攪拌洗凈,然后手工將驢皮上的驢毛刮凈,再小心翼翼地將其晾干收藏起來,等待冬天到來。 冬天到來之后,煉膠的故事就開始了。師傅會帶領他們將驢皮用鍘刀鍘成一個個小方塊,浸泡洗凈放進大鐵鍋,煮完之后,秦玉峰他們要去搓皮。驢皮搓干凈了,就進入了化皮程序。一塊塊驢皮被化成了汁,掌握獨門秘籍和火候的師傅這時候顯得尤為神秘。接下來就是出膠、凝膠、切膠。所有阿膠都要切成一小兩重,16塊阿膠正好一斤。接下來是晾膠,然后裝箱、返箱、再晾膠。一箱箱的膠塊很重,秦玉峰那時候都搬不動。 一直到很久以后,劉緒香才傳授秦玉峰煉膠的秘法。秦玉峰記得師傅也是一個小個子,他也年少矮小,盯鍋的時候,他們師徒倆就發揮勤快、機靈的優勢,干得也不賴。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