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7 ![]() |
|||||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2000字范文:讀《中國哲學簡史》源于種種機緣巧合。 一次看《鏘鏘三人行》里,有人問李玫瑾教授,接觸那么多的罪犯研究那么多的心理學,會不會導致自己心理上出現問題。李教授回答說她是學習哲學出身的,對于很多問題有著比心理學更高一個層次的理解。那時就對哲學是什么有了好奇。 再往后,翻閱過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看了幾眼,沒大能看懂,便放下了,也因此對它有了高不可攀的印象。 再后來,《鏘》里許子東和馬家輝討論大學專業的選擇,馬老師就提到,不管什么專業,都應該在二十歲的時候讀一些哲學,讀一些佛學。年青時對這些雖一知半解,隨著人生閱歷的積淀,歲月的坎坷與生命的不順層層疊加,這些二十多歲讀的書籍,能夠與人生經歷相互融合,相互化解,贈予人生最艱難的中年時期一份心靈的慰藉。一來二去,便埋下了要閱讀一些哲學書籍的愿望。 之所以選擇《中國哲學簡史》,是因為這本書寫的是中國哲學,對我而言有了基礎便于理解;書設定的讀者又是外國人,自然深入淺出;作者又是中國哲學界的扛鼎之人馮友蘭先生,書中想必是金玉之言。正是有此機緣,細讀一番,聊有所得,遂作此文。 既然是讀書心得,那么第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便是,什么是哲學? 馮先生在書中給了定義。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乃是知識的一個分支,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最終成為「對于什么不是知識的知識」,即「不知之知」。它是人們對于自己思考的思考。 之所以說哲學不是知識是因為,知識指的大多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是一個形而下的、具象的門類。但又說哲學是知識的一門分類,只因哲學的起源并沒有脫離這個具象的世界。整個過程像極了一個同心圓:人們從了解自己的行為出發,辨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再由對物理世界的認知,推廣到抽象的形而上的世界,并最終擴散到對我們甚至無法想象的世界的思考。 對于哲學是什么有一個籠統的印象之后,難免會問,那學這個有什么用呢? 這個問題在書中也有著清楚的解答:無用之用。一般意義說,我們對于有用的理解是,這件事或者這個人,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哲學的無用之用,不在于實際上解決問題,而在于讓人不再囿于這些問題的困擾,從而達到一種解脫與釋然。之所以說無用,是因為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讀后感.貧困交加,生離死別,這些依然如故;之所以說有用,是因為這些現狀不再是問題,人會變得安貧樂道,坦然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這也大概讓我明白了,李玫瑾教授所說,「更高層次的理解」。于我,哲學最大的意義便是一種慰藉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精神慰藉一直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從遠古的巫術,圖騰崇拜,到各大宗教的興起,都是人類對精神慰藉的渴望在作祟。 現代社會中,科學的興盛推翻了很多宗教對于生命和宇宙起源的解釋,的確在根基上動搖了它們的權威性和合理性。可拋開科學層面的解釋,宗教在哲學探索層面取得的輝煌,不亞于科學在自然領域的成就。從慰藉的角度來看,哲學也可以被當作是「現代宗教」的一種。 在大多數哲學體系中,至少是儒釋道,相通的一條便是圣賢所做的事情和常人所做的事情并無二致,真正有區別的便是做事人的心與悟,正如馮先生所寫: 尋常人在蒙昧的狀態中做事,圣人則是在完全自覺的狀態中做事。 于我而言,望能常持對所做事物的思辨和摸索,究其根源,而不再「無明」。 讀這本書居然還給我一個意料之外的收獲。 前段時間,我讀毛姆的一些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刀鋒》之類的。里面的主人公都拋棄了世俗世界的道德標準,沒有尋找工作,沒有娶妻生子(或者拋妻棄子),去追求生命的其他意義。對于這樣的人生經歷,我無法完全贊同,更不能體會主人公的心境。 偶然之間,這本《哲》解答了我一個重要的疑惑:毛姆主角們的行為,到底是應受推崇還是該當鄙夷? 追求事業與婚姻是社會告訴我們應當做的事情,那么的理所應當,以至于很少有人會想為什么需要這么做。要是粗淺地一想,事業帶給我們地位和收入,婚姻帶給我們心靈的安寧,這可能是一個美滿人生應有的樣子。 再仔細想想,這也許是充分條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條件。從最根本來說,人生追求的并不是事業和婚姻本身,而是通過這些事情,發現的人生真諦。毛姆的主人公因沒通過尋常路找到真諦,而受到了大家的歧視與非議,但是他們比一般人都要快樂。 更多的時候,我們往往忘記了尋找真諦的初衷,而是停留在了發展事業和維系婚姻的表象。盡管現在我依然不能全盤接受小說人物的決定,但至少有了思考與探索的方向。哲學的存在幫我反思,使我檢視了生命中很多「不必要的」假設和與生俱來的「設定」。 十分慶幸,這本馮先生的《哲》,是簡史而不是簡介,書中更強調的是哲學思想的淵源與脈絡。正如書中所說: 哲學史的作用是告訴我們:過去的哲學家們說了些什么,他們說這些話時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們認為這些話應當意味著什么。 正因為如此,使得我一個門外漢,不必上來就理解宇宙世界,來參悟佛法的第一妙義。《哲》像一紙地圖,于是我能按圖索驥,循序漸進地去理解哲學的發展與進化。它精巧地避免了陡峭的閱讀體驗,佐以歷史時代的背景后,賦予我對中國哲學內涵更深的體會。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看的好書,相信每一次閱讀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感悟。要督促自己,常讀常新。作者:直立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1000字左右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800字 讀《中國哲學簡史》有感1000字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1000字左右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800字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精選1000字 閱讀《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1500字 讀《中國哲學簡史》有感1000字左右 瀏覽更多關于中國哲學簡史的文章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