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歷史》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4 ![]() |
|||||
《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歷史》讀后感1500字: “一部中國文明史,就是一部經濟發展史。用經濟學的視角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之演變,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中國”。這是這本書封面寫的,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這句話給迷住了。原因之一是上學期剛好學了一點經濟學,其次就是本身就喜歡這種獨特視角下的分析,這種分析能讓人的思維更加具有客觀性。 寒假在家,比較冷,在被窩里過冬的時候就順便把這本書翻來看了,起初看序的時候,實在是太長,又有許多人為此書作序,總之,有點兒枯燥,但是當正文開始之后,便開始覺得好看起來了。由于這本書是小篇章的模式,每讀一章,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就簡單抽取一些章節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一、輕重之說與國家干預。這個章節講述了中國很早就開始了國家干預,比如漢武帝采取了由中央上林三觀鑄五銖錢;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均屬平準機構以進行各個地方商品的調度‘鹽鐵實行官營等······國家干預的存在,使得在一定時間內,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經濟市場變得更加穩定。但隨著國家干預強度的增大,負面影響則顯現出來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微觀主體的發展受到制約,其自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二是委托——代理關系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在層層疊疊的行政機構之間中反映得尤為突出。 正如侯家駒在《中國經濟史》中說的:“國家干預”在現代社會中,是政府與政策性干預來維護社會公正和經濟正常運轉;但中國古代政府的“干預”更具有強權掠奪的性質,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國家經濟,從中獲取巨額財富……。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是國家調整經濟運行的兩種手段,在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史上都曾起過重要的作用。我國目前正處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時期,如何正確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尤為顯得必要。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告訴我們,必須把國家干預與市場調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這一轉型時期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就現階段來說,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在注重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的同時,必須強化國家對公共生活領域的干預,才能完成經濟體制的轉軌和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總之,國家干預是一個有效控制經濟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但是如何掌握一個度,是一個難題,應引起重視! 二、交子制度的前前后后。這個章節講述了中國貨幣的歷史。交子作為中國最早的紙幣,開創了一代先河,極大的方便了貿易,之后出現的會子,會鈔,大名寶鈔等,都極大的節約了中國社會的商品交易費用,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是一件好事,但是隨著紙幣的濫發,紙幣貶值,通貨膨脹,反而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當今,我們國家使用的是“不兌換的信用貨幣”,“不兌換的信用貨幣”一般是指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壟斷發行的、并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法償能力;由現金和存款通貨構成;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也不以金銀做擔保,因而發行數量不受金銀的儲備數量限制,而受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對貨幣流通的調節構成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貨幣通過信用程序進入流通領域,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這種貨幣由于得到國家控制,有國家信用擔保,比較穩定。總之,對比“交子危機”以及當今穩定的人民幣,我們可以明白兩點:一是“交子危機”在今日仍有現實。我們必須牢記: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是因為貨幣發行量過大而造成的;二是當新的交易方式出現時候,我們不應該只為他的便捷性等優點而興奮,更應該考慮到他未來可能會導致的一些問題,比如如今出現的移動支付,還有新興的區塊鏈技術的貨幣,我們應該慎重對待! 總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歷史》這本書真的挺好看的,雖然只看了大概一半,但是看完后我不但了解了不一樣的歷史,更明白了世界某種潛在的規律,懂得了用更加客觀的觀點看待世界。作者:莊煊威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