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8 ![]() |
|||||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500字! 如果要找幾個關鍵詞來概括本書,我會選擇:自由、平等、勇氣和意義。 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則是提供了“人生難題”的解決思路。是思路,而不是答案。因為阿德勒認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能靠自己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 1.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什么? 是自立,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不再以別人為模板地生活,不再受過去束縛地活著,不再抱怨自己不足,不再渾渾噩噩隨波逐流。 這就是自由。就像很多年前看到《明朝那些事兒》的結尾,最后擲地有聲的那句話:成功只有一種——以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悅納自己。接受自己過去種種,接受自己目前的不完美。 改變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自己。 自由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承認別人的自由。做好自己的人生課題,不要干涉別人的人生課題。 除了自由,還有平等。即建立橫向關系。 中國文化數千年來的傳統,都是縱向關系。所謂君臣、父子。家庭關系中,往往并不將父母和子女放在平等的位置。工作中更是職級明晰。人們也許厭惡不平等,可是卻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任何時候,你都有“拒絕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 阿德勒界定的更好,是一個人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 而改變,意味著不確定性和風險。在不滿和風險之間,人們究竟會怎樣選擇?選擇往往意味著舍棄,所以選擇需要勇氣,而改變則需要更大的勇氣。 《中庸》中說,“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有時候,不變是一種勇氣。 大多數時候,改變需要勇氣,尤其是第一個改變的人。阿德勒堅持人應該勇于改變,哪怕周圍環境不變,你也應該開始改變。 最近在讀《小島經濟學》的時候,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才能提高生產力,創造社會價值。到處都是創新的機會,只是人們往往選擇不出錯地循著前人的腳步,而不該去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然而如果不能提現個人價值,我們所做的工作豈不都如復制粘貼,有何意義? 4.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這可能是人生的終極難題,在尋找人生意義的道路上,有些人放棄了,有些人迷路了,只有很少的人堅持找尋。 阿德勒的觀點是,并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是自己所賦予的。 青史留名的人,大多都是尋找到自己人生意義的人。有些是封侯拜相,有些是舍生取義,有些著書立說。 人生的意義就是登上頂峰的那一刻嗎?人生的意義在于爬上山峰的那條路,那段經歷。你之所以為你,不是因為權勢、金錢、名譽。你之為你,是那些走過的路、經歷的事、愛過的人。 我喜歡人生就像旅途的比喻。重要的不是到達了那些景點,而是整個旅程中的喜怒哀樂、挫折、感悟。 “好風景多得是/夕陽平常事/然而每天眼見的/永遠不相似”。 我把這本書當做一種方法論,來指導自己的人生課題。 對于近期工作上的挫折,首先不要否定自己。沒有完美無缺點的人,我有自己的優勢。 然后,要想辦法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改變和創新,在做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有段時間,我認為“體現自己的價值”就是讓別人看到我。后來我明白,這樣想就是把評判自己的標準交給了別人。所謂價值,對我而言就是不斷提高,對組織而言就是不斷做出貢獻。 最重要的是,尋找自己的目標。所謂目標,就是我認為有意義、并且要長期持之以恒的事情。比如,寫作。最終的“成功”,并非是我憑借這項技能獲得青睞、升職加薪,也不是成為暢想書作家、名利雙收,而是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自己獲得的體驗,以及對他人的“貢獻”。 會嘗試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而不是因為羞于言辭而做一個沉默的傾聽者。 會嘗試花更多時間在家人身上。因為人生的課題不止是工作。會多交流,因為交流才是理解彼此最好的方式。會嘗試控制怒氣,因為憤怒不是交流的唯一方式。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