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工作法》讀后感600字!
本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閱讀了《華為工作法》一書,以下幾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提到管理,多數人想到的是領導,是地位與層級的區分,是上級對下級的領導,但實際上工作不分崗位高低,大家都是自我崗位的管理者。每個崗位的價值不僅在于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在于他對于工作的合理控制與管理。聰明的工作、充分關注并調動身邊的資源、做好時間規劃、不要忽視自己的決策能力,通過自我工作設計及暗示,我們會發現工作的樂趣。
想一想我們身邊是不是存在“差不多先生”,缺乏準則和固定標準,遇事只要差不多就行。“差不多”聽起來和正常的標準相距不遠,但實際上由于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規范標準化得指導,很容易造成工作誤差。當一項命令下達后,隨著任務的不斷傳達,誤差會越來越大,最終結果出來后,可能與初始目標截然不同。
曾經聽一位工作多年的朋友吐槽,沒有工作的參與感。工作后,我突然明白了這句話。如果員工只是被動的接受并執行領導的命令,不參與企業的計劃和規劃,主人翁意識不強,缺乏決策的意識和能力,也就更沒有了工作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何為賦能,我理解為企業放權,員工自我賦能。企業適當放權固然重要,更關鍵的是員工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賦能。不要僅僅按部就班執行命令,要勇敢發聲,敢于決策,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賦予了員工更大的價值。在合規范圍內,員工保持一定的自由,改變遇事就上報的習慣、開會時積極建言獻策,有意識的鍛煉和提升個人決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