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術運動》讀后感600字從歷史的眼光看新藝術運動!
源于對傳統手工藝復興及商業的思考,多年前開始對新藝術運動、裝飾主義運動感興趣。最初是讀完了高兵的三本叢書,算是對其有了初步了解。
新藝術運動要想講清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本身不是一種單一的藝術形式,而是一種不斷發展、變化甚至矛盾的某一時期的藝術風格。它就像一碗大雜燴,混雜了藝術與商業的協作與矛盾,小眾手工定制和大眾化工業制作的不同理念爭執,傳統手工藝和現代技術的交融,本國民族風格和歐洲舶來藝術的融合。
在這個藝術風格發展成熟的幾十年間,工業革命的出現、北美的興起、歐洲各國政治歷史,都無不影響著新藝術運動的發展風向。感覺新藝術運動就是站在19世紀交匯處的歷史縮影,充斥著傳統與現代,工藝與工業的互相影響又矛盾的狀態,或許這就是從傳統到現代變化的一個象征。
本書很好的一點是不僅僅局限于藝術工藝本身在說,還把當時的歷史背景、政治影響、技術商業的革新背景也融入其中,讓我更清晰地了解了藝術風格背后的緣由。理念的形成永遠不是一個獨立的現象,藝術也是如此。看完書才了解到高迪、穆夏等藝術家的作品,本身就是受到當時民族主義復興運動的影響,才會出現如此富有當地民族元素糅合的作品,這是以前完全沒有想到的關聯。更沒想到的是我在倫敦最喜歡的百貨公司Liberty,居然是新藝術運動中重要的存在!好喜歡里面木質扶梯和電梯內飾,甚至賣自己家設計的布料,每次去逛都出不來,原來它的誕生就是受惠于當時的新藝術運動。
另一點就是配圖非常豐富,很多時候文字描述遠遠比不上作品本身帶給人的感官認知。看書的同時,也忍不住按照國家地點,記錄了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希望有機會能去歐洲來一場“新藝術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