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開前面的門,關上身后的門11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外出打零工。14歲的時候,他到一家罐頭廠做童工,每日工作長達十個小時,僅僅能得到一美元。不久,他想方設法借了一些錢,買了一條小船,參加偷襲私人牡蠣(oyster)場的隊伍,結果被漁場巡邏隊抓獲,罰做苦力。出來以后,他決定去遠東當水手,結果境況并未好轉。18歲的時候,他又因為領導失業者組織向華盛頓出發而被以“轔轢國會草坪”拘捕……監獄、警察局險些成為他的家。
盡管如此,他對生活并沒有喪失信念。他始終相信,自己能親手推開生活緊閉的門扉。在他20歲那年,他考進了加州大學。但因為交不起學費,一年后他被迫退學,去阿拉斯加淘金。然而,黃金沒有淘到,他卻染了一身重病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他萌發了寫作的愿望。這時,他豐厚的生活經歷,鑄就了他第一篇小說—《給獵人(knife)》。
第一篇小說宣布過后,他一發不可收拾,兩年后,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狼(wolf)之子》。至此,這個和生活拼搏了20多個年頭的年輕人,終于為自己打開了生活的一扇小門。到他33歲的時候,他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馬丁·伊登》。這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寫的是主人公伊登依靠個人奮斗功成名就的故事,但是成名過后的他得到的不是悲哀,而是可怕的空虛,結果迫不得已以自殺的方式了結一生。
他就是“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的杰克·倫敦。
成名的杰克,賺到了許多的錢。他曾花大筆錢制作一艘游船和一座別墅。不幸的是,落成不久,別墅突然之間起火焚毀。看著十萬美元化成的廢墟,這位自稱為了錢而寫作的作家只是輕輕地擺了擺手,宣布另建一個莊園。為了得到更多的錢,他寫出了許多粗制濫造、背離信念的優良之作,沉淪到了極度個人主義深淵。到他40歲時,他也像他代表作中的主人公一樣,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十幾年來,他留下了魚龍混雜的49部著作。
杰克·倫敦長久的一生,像一部生動的人生教材,他通知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推開面前的門固然主要,但關閉身后的門更為主要。我們在得到想要的東西過后,更應該清楚,哪些東西是我們必須拒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