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冬雪雪冬小大寒(關于冬至節的詩句古詩大全)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27 ![]() |
|||||
冬雪雪冬小大寒(關于冬至節的詩句古詩大全)“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民歌 初衣解詩:農歷的11月,會迎來兩個特殊的節氣。”小雪“與”大雪“。上古先民按照太陽照在地球上的緯度不同,而將四季對應。那時他們并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只是太陽公公,從來都有固定的規律,坐井觀天,竟也把握了到現在顛簸不破的科學規律。在立冬和冬至之間,太陽依照規律,不斷的南移,從中國上古的北方來看,冬至是太陽南巡的極限。而當時的北方,在太陽南巡期間,會經歷小雪到大雪的過程。 雖然地域的差異,讓真正的雪花不見得會隨著節日如約而至,但是在立冬和冬至期間,小雪之后大雪,是一種常見的氣候現象。 漢朝勘定了24節氣,是以長安作為坐標,輻射中國的廣大南北地區。到現在,小雪大雪節氣之間,黃河中下游流域的大部分,依然和節氣歌吻合。至少我遠在甘肅的朋友,已經發過了雪落平原的圖片,只等著冬至前后的大雪紛飛。 在大雪節日,古人觀察自然現象,卻得到了陰陽相生,生生不息的經驗。比如這個時節的鳥不叫,但是老虎會開始尋求配偶,蘭草開始抽出新芽。所以冬天并非寒冷蕭瑟,萬物滅絕,而是一種保存實力的冬藏。 唐朝的都城,仍舊定在長安與洛陽,雖然唐朝時代,長安與洛陽的氣候較現在溫暖濕潤,但在這仲冬時節,只會迎來更大的雪花,更濕潤多雪的冬天。 唐朝丞相元稹勘定的唐朝二十四節氣詩,本來在歷史的長河久已湮滅,卻是考古在新疆的古墓中,發現了手抄本,且不止一例,可以想見二十四節氣詩,是居家旅途之必備。 “積陰成大雪,看處亂霏霏。玉管鳴寒夜,披書曉絳帷。 黃鐘隨氣改,鴳鳥不鳴時。何限蒼生類,依依惜暮暉。”唐朝元稹《大雪十一月節》 累積的陰云,飄飛成大雪,望眼之處,雨雪霏霏。那天上夜晚的笙簫,在寒夜里響起,于是早上起來讀書的時候,看見了紛紛的雪花。此時的音樂,會自然而然地演奏成冬曲,而天地之間再也看不到鳥的鳴叫聲。 何止是人類和有靈的蒼生,那天地,落日,山川河流,都珍惜著冬天最后的溫暖。 對于農民來說,小雪大雪是四季使然。此時的小雪大雪,都是老天對土地的獎賞,預示來年土地水氣豐潤,作物生長所需要的肥料得以在土地里保存,所以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而對于更多的城市里的人,在溫飽之后,大雪和梅花則有視覺的美感和精神的激勵。此時大雪,或還沒有驚動早梅。 “白雪欲求吟詠句,穿枝掠戶演梅花“。看多么俏皮,就是給梅花預演。 而飽含憂患的人,則想得更遠。南宋的陸游此時在江南,就算是北方在大雪的節氣那日,逢天降瑞雪都很難得,要不就是雪尚未下,要不就是雪下過了,等待新一場的雪。而久居江南的陸游,在大雪節氣的那天,忽然遭遇了一場南方的雪。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南宋陸游《大雪》 那種喜雪的快樂和憂患都是鮮明的。 大雪在江南是很少見到的,今年才覺得天氣真正的冷。看它們穿過了簾幕,看它們壓在了樹梢。圍著毯子徹夜的玩耍,直到第二天早上,騎著馬上才發覺,好個冷啊。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不再年輕,騎在馬上遙想著黃河,已經結滿了冰凌。 實際上在南方的朋友,大雪節氣里,更少遇到雪,有一年偶有霜雪,那柜臺里的裘皮衣都賣斷,其實男方哪里有那么的冷,但是人們就想體會一下,雪中圍貂的詩情快意。只是陸游更為激蕩,他想到的是在黃河上策馬北行,收復江山。 回到這一首耳熟能詳的節氣歌,四季雖然讓人們各有勞苦艱辛,但這就是我們耐以存在的時空。緩慢讀來和唱來,別有綿長和溫柔,別有傷感,也別有歲月情深。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