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子貴母死:北魏的殘酷祖制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5 ![]() |
|||||
子貴母死:北魏的殘酷祖制歷朝歷代的帝王之家,如果兒子被立為皇儲,當母親的一定喜不自勝,因為從此可母憑子貴,盡享富貴榮華。然而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皇室里,后妃們卻害怕生下皇子,因為按照祖宗的規定,一旦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她將走上死路…… 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權。入主中原之前,鮮卑族首領繼承人的冊立和即位往往有賴于母親一族勢力的強大。登上皇位的并不僅僅是皇儲本人,而是有強大的母族做支撐。這種“母強子立”的體制一直持續到北魏的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繼位。道武帝即位后,積極擴張領土,并于386年建立北魏,三年后又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稱帝。頗有遠見的道武帝意識到,先前的部落體制已經不再適用,北魏需要建立超越一切的專制君權。而在原來的“母強子立”的體制下,母權對皇權的影響是巨大的。為此,道武帝痛下決心,創立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即一旦某位皇子被立為儲君,儲君的母親就要被賜死。 制度剛一設立,道武帝就賜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年少的太子傷心得號啕大哭。道武帝卻對他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不讓婦人以后干預政權,讓外戚勢力作亂。你要把這種方法繼承下去。”旁邊的大臣也連忙附和道:“是啊,古代圣明的君主也是這么做的。” 大臣指的是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一事。漢武帝晚年想冊立鉤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劉弗陵為繼承人,又擔心自己死后皇帝年幼,太后容易把持朝政禍亂朝廷。于是,為了皇權的穩固,漢武帝狠心賜死了年輕貌美的鉤弋夫人,以絕后患。 就這樣,已有“先例”的“子貴母死”制度作為北魏的祖制傳了下來,歷代帝王都必須遵守這項制度。這可苦了生下皇子的后妃們。兒子被立為皇儲本是好事,可這也意味著宣布了她們的死期。 胡太后年少時曾入佛寺做尼姑。她在佛寺鉆研佛法,通曉很多佛經義理。她的姑姑也是尼姑,經常出入皇宮。北魏宣武帝即位初年,姑姑引薦她入宮宣講佛法。容貌秀麗、口齒伶俐的小尼姑,很快就打動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下詔封她為世婦,留在宮里。她又不把“子貴母死”的制度放在眼里,拼死為宣武帝生下一名皇子。宣武帝將她生的皇子立為皇儲,并為她廢除了“子貴母死”的殘酷制度。兒子即位后,胡太后耗巨資開鑿石窟,興建佛寺,生活奢靡,荒淫無度。她的胡作非為直接導致了北魏的分裂。 然而,這種極端的制度并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 小皇帝的生母被賜死,就需要有其他女性來照顧他。于是,北魏出現了奇特的三位皇太后并存的局面。一位是皇帝的生母,皇帝即位后要追封被賜死的母親為皇太后;另一位是皇帝的養母,由于對皇帝有養育之恩,她們也會被封為皇太后;第三位更神奇,按照北魏拓跋氏的古制,皇帝的妃子需要親手鑄造一個金人,只有鑄造成功的才有資格被立為皇后。于是,在前朝鑄造金人成功而被選為皇后的人(非皇帝生母)到了后一朝,便理所當然被尊為皇太后了。 在這種制度下,后兩位皇太后依然擁有左右皇權的能力,因此,“子貴母死”制度的效力大大減弱。又因為這項制度對于每位皇帝來說,都是一場童年的噩夢,所以北魏很多皇帝都想廢掉它。著名的孝文帝就曾因不忍殺死自己的愛妃林氏,而向祖母馮太后苦苦求情,卻沒有得到應允。 直到北魏的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在位時,因為篤信佛教,不忍心殺生,斷然宣布廢除這項制度。但仁慈的宣武帝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心換來的卻是王朝的衰落和滅亡。 宣武帝不忍心殺死太子的母親胡充華。宣武帝死后,即位的孝明帝只有六歲,未諳世事。胡太后臨朝聽政,獨攬大權。她不僅在國內大興土木,建造佛寺,開鑿石窟,而且極其喜歡飲宴游樂,在朝廷里掀起攀比富貴的奢靡之風。與此同時,她還重用佞臣,豢養情夫,把朝廷內搞得烏煙瘴氣。 孝明帝逐漸長大成人,覺得胡太后的所作所為必將導致王朝覆滅,于是想方設法奪回權力。但胡太后勢力深厚,親信遍布朝野內外,孝明帝根本不是她的對手。爭到后來,胡太后竟然聯合親信毒死孝明帝,消息傳出,天下嘩然。大都督爾朱榮趁機興兵作亂,攻入都城洛陽(今河南洛陽),將胡太后和她剛扶立的三歲小皇帝溺死在黃河里,又殺死兩千余名大臣。這就是著名的“河陰之變”。事變發生后不久,歷經一百七十余年的北魏王朝終于氣數已盡,分裂成東魏和西魏。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