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讀后感500字:
《第七天》刷新了我對死后的認知,講述的是男主在死后像孤魂野鬼一樣在世間游蕩七日,回憶過往人生經歷種種,奇特而又普通的人生,家庭親情、愛情婚姻、生活中偶遇的人的遭遇,算是活在大社會的局部縮影,生前有無處安放的靈魂,死后無葬身之地,雖無葬身之地,但卻有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有一群同類共同居住在所謂的“天堂”般的地方。
我理解的死近是于佛家倡導的眾生平等,無論富貴貧窮,死后都是入土為安,落葉歸根,魂歸故里,雖然生的艱難,死后可以安詳平靜。
余華的小說總有一直現實主義的蒼涼感,基調一直都是陰暗、凄慘的,雖然這一篇大基調維持這個標準,但是男主和養父的父子之情充滿了溫情,有些環節讓我熱淚盈眶。愛情也曾很純粹美好,那個女子曾懂得欣賞男主的善良溫暖。一個溫良的男人值的托付終生,在商業化的金錢社會最終抵不過用金錢和夢想包裹著的“志同道合”的誘惑。
那些熟悉的主題也一一涵蓋“危樓事故、拆遷、跳樓、棄嬰、賣腎……”道盡生而為人的存活的艱難,不覺得有什么怪誕,余華把這些放入這本小說讓我覺得有些詫異,這些太過耳熟能詳的社會新聞故事,早已見怪不怪了,寫下來反而讓我驚異,尋常事不足以如題的感覺。
總需要文字紀錄這個時代留給后人來看,也許幾十年后的人看這本書可以當成曾經這個時代的紀實性作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