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15 ![]() |
|||||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2000字: 從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改革以來,不斷涌現出一批批教育改革者,他們身體力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線,探索教育的規律,為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在這些有名的教育工作之中,人們常說的“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他們的教育思想影響了大江南北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當在教育實踐中遇到困惑時,我們會想到歷史,同樣的事情別人肯定也經歷過,前人的經驗總有借鑒之處。在大致了解李鎮西老師的經歷后,知道了他是在發表了《愛心與教育》后廣為人知的,李老師后來也有許多著作,個人認為最初的教育理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這本書也是后來思想發展的核心。 本書介紹的是李老師早期的教育經歷,用作者的話說是“因為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對待優等生讓他們更優秀;對待后進生,逐步激勵,將對學生的教育與集體教育結合起來,“自己有了進步,是全班的光榮;自己犯了錯誤,是全班的恥辱”,為了促進后進生進步,李老師動用全班力量,在行動與精神上給予幫助。李老師的未來班是一個團結,有愛心的班級。班里一個學生有困難,全班學生都會自覺伸出援手,家庭陷入困難的伍建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同學們不忘生病的胡國文。對于未曾謀面的學生,李老師會通過信件的方式給予幫助,并長期保持聯絡,對待教育始終如一的態度讓人敬佩。 合上書,李老師的內心的教育思想對我啟發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于教育的人。從走上教師崗位起,內心就十分篤定,他至今仍保持著童心。今年七月,李鎮西老師在樂山給他的第一屆未來班上完最后一堂課。他退休了,離開了學生,但他的精神傳播給了他的學生和千千萬萬的教師,他的教育信條“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響了無數人。其次,從教以來,李鎮西老師能從學生的視角思考與解決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進入轉折期,針對學生的心里矛盾,他沒有從高大上的思想道德方面來教育學生,而是成為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給出合理的學生可以接受的建議,幫他們解開煩惱,形成健康的心理。德國教育界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李鎮西老師的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未來班的學生有愛心,純潔,努力向上。再次,李鎮西老師真正參與學生的成長。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學生其實需要能理解他們,懂他們的老師,能和他們成為朋友,分享喜怒哀樂。李鎮西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課下一起玩耍;帶學生出游;給學生過生日并送禮物;把學生帶到自己的家,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同學間寫短信互相表達情感,使得班級更加團結,讓人覺得未來班就是在一起學習的一家人。 名師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教育是滲透到生活中的。歷史也總是不斷重復,教育像一日三餐那樣循環往復。教育是復雜的,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作為一名青椒,借鑒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反思并總結自己經驗,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靈。 首先,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每當說起教師角色,就想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辛苦的園丁”,教師是犧牲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給教師貼的標簽是“犧牲”“奉獻”,讓人覺得教師是一個悲涼的角色。這是自我犧牲式的教師,個人并不提倡。讀后感·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己同樣在進步。義務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教會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紀要教他們學習真、善、美,也要告訴他們要有一個寬容的心,包容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還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面對困難,也要迎難而上;在逆境求生存,在順境求發展。在日常的小事中培養優良品德,在小事中,發現感動,留住感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其實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像小伙伴一樣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也樂意與學生交流。 其次,增加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班里的管理干部能鍛煉學生,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班級里有自己的標簽,每個學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教師要盡量照顧到更多的學生。目前,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實行“終身制”,其他同學就沒有機會體驗當班干部的感受,也導致班干部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這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是不利的,對其他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在班級強調奉獻精神,建設和諧團結的班級。 最后,教育的對象是人(兒童和青少年)。各種教育理論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對人的教育,而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與習慣,我們學習理論與借鑒經驗,都要結合自己的學生。另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外衣下,有應試教育的靈魂,就算是應試教育,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經驗與能力。首先把學生當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把學生培養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如預想的一樣,著名的教師做出了職責范圍之外的事,這樣的行為是偉大的,與學生亦師亦友,教師成了學生的朋友,僅僅是因為李鎮西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既簡單又復雜,因為愛,把學生當親人;因為愛,對復雜的教育問題處理得具有針對性。新的課程改革情調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軟實力,是能力的培養。各種條條框框的規定,終究還是為了讓學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有愛心,從心理上理解學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信學生和教師都會有有所收獲。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