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歷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誰呢?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7 ![]() |
|||||
歷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誰呢?提到周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周公解夢”“周公吐哺”兩個成語。 周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姓姬名旦,我們所熟知的“武王伐紂”中的武王叫姬發,是文王的第二個兒子,所以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 上面說到關于“周公”的兩個成語,那么我們便分別從兩個成語開始來講述一下“周公”的傳說吧。 周公吐哺,出自《史記》,意思就是周公禮賢下士,重人才,在吃飯的時候遇到客人來訪,經常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 這一點與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的“倒履相迎”,如出一轍,后人常用這兩個成語表達在位者禮賢下士的情懷,用以激勵自身。 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將“周公吐哺”納入其中,“天下歸心”隨其后,表達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懷。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創造了周易,是我國最早的卜筮專著,為我國的術數學奠定了基礎。所以第一次聽到“周公解夢”的時候,便不自覺的將周公認定為周文王。 實際上,周公就是周公,民間多稱“周公旦”,在武王伐紂中,周公的貢獻不亞于姜子牙,而在周朝建立之后,周公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則遠大于姜太公。 周朝建立后,姜太公分到了齊國,周公分到了魯國,而周公將自己的兒子安置到魯國,自己則留在京中輔助武王。 周朝建立2年,武王便一命嗚呼,周公擔心諸侯亂政,便開始攝政,七年之中平亂、肅商、建都、制禮樂,七年之后歸政于小皇帝。古人認為若沒有周公,恐怕周朝會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 周公攝政的七年間,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于“制禮樂”,也就是后來孔子終生倡導的禮樂制度,被稱為“元圣”和儒學先驅,而周公頻頻出現于孔子的夢中。 所以在孔子學說主宰的時代,“夢見周公”便成為一個共識流傳了下來,周公解夢應運而生,周公解夢并不是周公寫的,只不過借“周公”之名,這全賴于周公所創立的基礎政治文化思想造福人類。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