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學記》讀后感心得體會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30 ![]() |
|||||
《學記》讀后感心得體會: 這本書師青研班的讀書活動推薦的第一本書,班主任當時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把這本書的重要價值講的已經非常清楚。首先,這是我們中國教育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本書。甚至要比我們之前熟知的國外教育大家盧梭、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都要早很多年。其次,不僅僅是時間更早,我們當今所談的各種先進教育理念都在《學記》講到過。這讓我對我們的傳統經典又一次慨嘆,熱衷效仿國外的先進教育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要把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千年積累沉淀的精華繼承下去。第三,《學記》雖然短短一千多字,但是道理卻不是讀完一千字就能領會的,鳥瞰第一遍的時候,我也已初步感受到了這本書看似平靜的水面,但是到底多深邃,有多廣闊,在于每個人。但道理卻又用一個個生活的例子靈活展現,層層遞進,層層剝離,逐步帶領讀者走進大智慧。中國的教師,中國的教育大智慧,是要有緊密聯系的。 這本書是我除了語文教科書之外批注最多的一本書,我用了兩天,只看了前四講,我不是閱讀障礙,而是我真的感受到這里有不可限量的深度和廣度等我去探尋。我要一遍遍去體味,去感悟。 開篇第一段話,讓我牢牢記住的那四個字——化民成俗。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化:教化。程度要深于教育,是要通過教化,實現良好的風尚,全社會積極向上,國泰民安。俗:通俗,平俗,也就是達到平常通俗那樣的境界;癯伤祝驗榻逃屵@會可以到達一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切優良傳統、道德文化平凡得不值得一提,那才稱其為俗。 這四個字深深的震撼了我,可以說,在大智慧面前,原來我所認為的教育真的狹隘到了極點,我的眼里的教育往高了說,我想教會我的孩子做個好人,實際日常教學中,我又總是在糾結孩子的這道題怎么算上,從來沒想過原來教育是有如此高度。這種感覺就好比我站在板凳上質問我的孩子你這道題怎么還不會?而我們的老祖宗,我們的教育大家,就像站在泰山上,放眼未來,俯瞰整個社會,讀后感.為這個社會的發展,為民族的未來,為了改變社會,改變世界而努力培養人才。我慚愧至極。但同時也慶幸我沒有一直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板凳上的成就”,我從今天起認識到了,我要努力帶著我的孩子們爬向峰頂。別再此時堂而皇之、言之鑿鑿的認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在峰頂,如何指點江山?不在高樓,如何窮極其目?教育者要有更博大的胸懷,要有更高峰的高度。從今天起,努力做一個向教育峰頂努力攀爬的教師。 這段從生活中的佳肴入手,談到教育,讓無形的教育化作有形的鮮活的生活中的例子,有了參考,有了比較。更清晰的體會感悟教學的真諦。此段話中的“教學相長”也是我們當下流行的教育理念。也讓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教學相長應該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一、本身教和學的能力會互相促進,各有提高;二、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不是固定的。三、教與學是一體的,不能拋開學習談教育,也不能拋開教育談學習;四、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是良性循環。 “知識淵博,為什么還要謙虛?”“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已知的在園內,未知的在圓外,知道的越多,這個圓就越大;圓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我們作為教師就要走這樣謙虛的胸懷,當了老師就什么都知道了?就不用學習了?不能淺嘗輒止,不能貢高傲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合格教師應該做到的。作者:張曉東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