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書心得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8 ![]() |
|||||
讀書心得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 在美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影響力僅次于《圣經》。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2011年部門領導推薦閱讀的書目之一。當時可能由于年紀小還不太能理解這七個習慣的真正含義,只記得看完這本書告知自己要踐行要事第一的工作習慣,要求自己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 7年之后的今天利用早上邊跑步邊聽樊登老師的解讀,突然有一種全新的收獲,引起了我的不斷反思,最重要的是積極主動的思考方式,一直以來狹義的自我定義:我屬于行動上的積極主動的樂觀派,但在思維模式上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關注圈,就像LG對我說的:“你的焦點更多的放在細節上,還沒有放在重點上(他說的重點其實就是影響圈,重點應該放在我自己可直接控制的事情上,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跑完步回家后從書架上找出這本書,重新拜讀了一遍,于是決定要把我此時此刻的感受記錄下來,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以后也是我重點要修煉的部分。 積極主動是其他六個習慣的必備條件,本書中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分別是: 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依賴 關于積極主動我的理解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做出的自由選擇,這對于自己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救贖。如果我們一直將自己的需求綁架在他人身上,會活的很痛苦,生活中會充滿了抱怨與指責。比如中國最大的矛盾關系體:婆媳關系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不是生活的年代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讀后感.而是媳婦或是婆婆把自己的要求放在對別人的控制上,因為她不按照我要求的方式(外界刺激),我就生氣、指責與抱怨(內在反應)。其實我們還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比如解決方案一:控制自己的情緒選擇不生氣;方案二:告訴自己別人是否履行職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如果你一直認為問題“存在于外部”,那么請馬上打住,因為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問題。 雖然我們不必象書中舉例的維克多.佛蘭克爾那樣被關在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中憑借詳細與記憶來修煉心靈、頭腦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將內心的自由種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脫納粹的禁錮。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佛蘭克爾運用人類獨有的自我意識,發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則,即在刺激與回應之間,人有選擇的自由。就像某名言說的那樣“除非你愿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 接下來我們可以自我反思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有沒有用積極主動的言語去表達,如果沒有,那么從今天開始制定一個為期21天的自我覺察實踐表,分為影響圈與關注圈。 消極被動的言語:VS積極主動的語言: 1、我已無能為力。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2、我就是這樣。我可以選擇不用的作風。 3、他把我氣瘋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4、他們不會答應的。我可以相處有效的表達方式。 5、我只能這么做了。我能選擇恰當的回應。 7、我不得不。我更愿意....... 不要總是怨天尤人或是文過飾非,犯了錯誤就要馬上承擔,改正并從中汲取教訓,致力于影響圈內的事情,淡化關注圈。學會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而不是一心挑錯,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矛盾。作者:瑋葦子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