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表達》讀后感500字:
《學會表達》發表后,激起讀者不同的反響和愛的表達,小編把這篇讀者留言發表出來,以饗讀者,歡迎大家討論!
依稀記得許多年前央視春晚的小品節目,描繪了一家人聽爺爺講故事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不耐煩,不情愿,直至后來的主動交流傾聽。最后,孫子用孩童清脆的聲音說道“今天要聽爺爺講故事”。每個人都有愛過的人,做過的事,走過的路。也許這段路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又或許太過熟悉,總之,讓人失去傾聽的樂趣。在當今社會,也許我們一些人連早上刷牙,走路,開車時都要聽英語新聞或者知識付費節目,升級自己的認知,一路在職場和生活中升級打拼。
在8分鐘聽懂一本熱門書,1分鐘學會一個概念這些節目面前,那些陳年往事是多么不合時宜,多么落寞啊!可是傾聽這一行為本身承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意義:聽誰講,為什么聽?這從來就不是只局限于聽老師講,為自己增長知識聽。傾聽也可以作為連結兩代人的紐帶;兩代人觀念上的沖突在傾聽之中和解。
傾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認同,一種尊重。在我們感嘆無處安放的青春或是消逝的愛情時,是否也可以選擇放下手中的電子書或是耳機,聽聽爺爺奶奶的青春物語。他們也曾經很用力地活過。專注地傾聽,并不時發自內心地贊嘆。
青春的主題從來沒有改變過,只是時代不同,具體經歷不同而已。愿這份生命的熱忱薪火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