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戰爭中的“局外人”——《戰后歐洲史》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5 ![]() |
|||||
戰爭中的“局外人”——《戰后歐洲史》讀后感1000字: 戰爭給人造成的的最直觀印象首先是映入眼簾的慘烈圖景——尸橫遍野,斷壁殘垣。熊熊燃燒的城市和損毀的建筑似乎在向幸存者無聲地控訴著戰爭的殘酷,同時也在警醒后人:戰爭不好玩,叫囂需謹慎。然而二戰后歐洲大陸的景象卻并不像傳統宣傳上的只剩一堆廢墟——事實上,還有那么幾塊“凈土”存在,雖然其看似奇跡般保全的原因可能并不那么光彩。 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人們無奈地發現曾經作為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歐洲已不復存在,無可奈何花落去,戰爭對經濟和文化最明顯最觸目的摧殘莫過于建筑物的破壞程度。在大不列顛,僅倫敦大都市區就有350萬幢房屋被毀,為倫敦擋槍的工業城市考文垂則幾乎被夷為平地。歐洲大陸方面,德國、法國分別有40%和20%的住房損毀:看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不好過。命運多舛的波蘭華沙有高達90%的住房被毀,戰爭對城市的破壞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但如果我們再來看看德國本土及其仆從國的情況,也許就會令你大跌眼鏡,因為它雖然在戰爭后期遭到英美大舉轟炸,但“轟炸所付出的人的代價,對經濟造成的破壞,并不像鼓吹破壞結果的人所想的那么大”。(P64)事實上,直到1944年5月,德國被毀的工廠只有20%多,甚至就連盟軍轟炸最集中也最嚴重的魯爾區,工廠和機器仍有2/3保存完好。而在德國占領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地,工農業總產值還在穩步提高,工業化程度還有不小推進。 此外,在一些中立國家——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瑞士,戰爭甚至沒有造成任何損害。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有多么高尚,上帝有多眷顧。它們看似的置身事外,其實是以縱容甚至暗自支持戰爭為代價換來的所謂“和平”。 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在戰時為德國提供錳,葡萄牙則供應鎢;瑞典為德國的戰爭機器輸送了40%的生鐵,而支付這些進口開銷的費用均為黃金——以各種手段取自納粹的受害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猶太人。而戰爭中大發戰爭橫財的瑞士則承擔了最令人不齒的勾當——為德國洗錢。讀后感.而且,瑞士的“貢獻”還遠不止于此,除了為納粹充當帶血黃金的支付渠道(瑞士的日耳曼帝國銀行存有納粹價值16.38億瑞士法郎的黃金!),還為德國提供一系列重要戰略物資。據統計,1941-1942年間,瑞士軍火工業的60%、光學工業的50%、機械產量的40%的生產能力是為德國戰車服務的。更加令人震驚的是,布爾—奧利康輕武器公司直到納粹投降前夕的1945年4月還在向納粹國防軍提供沖鋒槍!雖然瑞士在二戰中沒有侵略過任何一個國家,殺死一個歐洲人,但其所作所為間接殺死的人又有多少呢?“資本從誕生之日起每個毛孔就流淌著血和骯臟的東西”,此言被瑞士資本家們在戰爭中教科書式的表現詮釋得淋漓盡致。 瑞士作為戰后歐洲最大的獲益者,假如是德國贏得戰爭,沒準兒還會封它一個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來表彰其從龍入關的佐命之功吧。作者:鼎新門客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