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讀后感500字:
閱讀了這篇章,讓我覺的時的教育嚴謹又不失活潑。去過日本、看過日本動漫或者了解過本的人都知到本人通常都有較好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和群體意識,這些都從小的教育和生治環境的影響息息相關。
舉一個小例子,日本小朋友在過人行橫道時,當信號燈變綠后,孩子會舉起一只手緩慢通過斑馬線,然后,過了斑馬線朋友會向停下的車流鞠躬教謝。(因為小朋友身量小,不容易引起司機的注意,起起手增加高度,提醒過往本輛有小朋友在過馬路)這些好習慣都提由父母家人、在幼兒園由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點一滴培養出來的,在大了說是整個社會共同培養來的。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個我班孩子的小案例,在小六班時,一次放后快下班時,門衛徐師傅來到我們班,問道:那是你們班的小朋友嗎?我一愣,心想,讀后感.難道是放學后有小朋友在操場上玩的不發回就啦?抬頭往外看去,正看到我們班的揚揚小州友拉著爸色的手離開操場。徐師傅說:“你們班這個朋友真好,真懂事!別的小朋友玩具隨手丟在操場中間就離開了,但她沒玩玩具還和她的爸爸一起幫我把玩具歸類放好,還把地上的餐巾統丟到垃圾桶里。”
一個擁有良好行為習慣、注意細節的孩子,離不開老師的影響,來的卻在子周圍的環境,家人、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無小事,細節見本心。作者:繆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