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富士康的陳浩然夫婦與故事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0 ![]() |
|||||
富士康的陳浩然夫婦與故事1992年春,有個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同年夏,陳浩然夫婦滿懷著憧憬和希望來深圳打工。這一來“東方吹來滿眼春”,陳浩然一路見證了集團篳路藍縷,從草田荒涼處,一步步走進世界500強雄偉之林。19年后,暨龍華園區成立15年,回首往事,陳浩然的妻子蔡方紅一臉感慨,說實在想不到1996年時黃泥遍地的龍華廠會變成現在外國人廣為傳誦的“紫禁城”,龍華廠區15年的故事,是一個“美麗的春天的故事”。 陳浩然,1992年入職集團。現實之中,鄧老講述的“春天的故事”并不為當時的陳浩然夫婦所熟悉。只記得,時任鴻準大家長的徐牧基經理親往陳浩然就讀的湖南湘潭電機技術學校招工。經過一番思量,陳浩然最終選擇了富士康。 一出廣州火車站后,陳浩然和通行的20幾個校友一行就坐上了公司的車。一路上一片片的香蕉林迎面撲來,讓人善心悅目,不料到了黃田,雙眼望去全是荒草土堆,就連沖涼水也是用海水充當,此時的鴻準核心技術事業部(核準公司前身)僅30余人,面對這一切,19歲的陳浩然顯得有些迷茫和無助。 蔡方紅是陳浩然的同班同學,倆人在學校時就情投意合。比翼雙飛到黃田后,兩人更是互相打氣。陳浩然清楚記得,剛來公司第一個月領到的工資是250元,自己留了50元,其余全部寄回去。蔡方紅來深圳時父母極力反對,后來家人發現,女兒第一個月的收入竟是蔡父月薪(有二十余年工齡)的好幾倍,一時村人廣為羨慕,都說蔡家的女兒有本事。 1996年年初,龍華園區開始動工,蔡方紅也從原來的寶田廠遷往大浪英泰廠,從事模具相關工作,陳浩然則從黃田廠調到寶田廠。這一年國慶節,陳浩然和蔡方紅喜結連理,兩人在英泰廠附近租了一間房,陳浩然就這樣每天乘坐公交866專線,往返于西鄉和英泰之間。日子平淡而溫馨。1998年的8月,蔡方紅又從英泰廠調到龍華園區,陳浩然也由乘坐866換乘352,這種奔波的日子直到1999年才結束。 1998年,龍華園區僅有A、B兩個區域,從南大門進來,東邊的A區是一片鐵皮房,B區也只有靠近馬路B1棟。廠區內外路況條件惡劣,到處是黃泥土路,每月匯錢還要跑到龍華郵局排隊填匯款單,和親人溝通的方式也主要是通過書信來往。蔡方紅工作地點就在B1棟一樓,主要負責CNC程式編寫。蔡方紅說,那時候主管和員工的關系非常融洽,包括郭衛平經理、嚴國忠經理等一大批主管都給予了她許多幫助與指導。 1999年,是陳浩然夫婦最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他們在龍華買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還房款、外加女兒的降臨,讓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頓時陷入困境。蔡方紅回憶說,每月交完房款,全家人只剩下400元的生活費。但夫妻倆卻很樂觀,蔡方紅告訴記者,那會部門同事很團結,誰家有困惱總會鼎力幫助,每晚加班,總會有同事自掏腰包買飲料慰勞加班的姐妹,想起這些,就有了支撐下來的勇氣。 當初同陳浩然一行同進富士康的如今只剩下7個人,多年后再相聚才發現,當年蔡方紅畢業時分配的那家鐵廠早已倒閉,而自己不經意間已然成為同學羨慕和感慨的對象。 從學徒開始,陳浩然先后做過線切割、產品研發、沖壓模具開發、、手機模具、研發與生產,可謂履歷豐富。回憶這一路的感受,陳浩然覺得,他們這一代人,務實、單純,對現實生活極易滿足,與老家同學相比,又具有敢闖敢干的開拓性。 讓陳浩然記憶猶新的是2001年那年為了客戶的24小時交貨的要求,公司一夜之間組成幾千人的開發團隊,這在別的公司是不可能的。陳浩然做線切割那會,公司要求誤差要控制在0.002mm以內,很多人都能達到這個精度,但現在的80后和90后卻很少能做到。 在龍華廠區工作至今,蔡方紅先后從事過程式編寫、薄材沖壓、CNC軟體設計及模具管理等相關工作。蔡方紅說,現在部門里大部分是80后、90后年輕人,其婚戀觀、人生價值觀和他們這些老員工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異。蔡方紅笑稱自己當年會看重陳浩然,主要是覺得他為人憨厚、能吃苦,感覺跟著他很踏實,這種感覺到現在一直沒變,記得有一次陳浩然的老板把他推薦給新的主管時,就說了一句“這個人,你可以放心的用”,蔡方紅講述這些細節時,笑容里洋溢著溫馨的幸福。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