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電影《芳華》觀后感影評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7 ![]() |
|||||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電影《芳華》觀后感影評: 來晚了,本應是在去年年末看完電影后就想寫下來的,結果自己的拖延癥+懶癌,一直拖到現在才開始寫,真是怠惰呢。 一、“他太好了,好得缺乏人性。在我眼里,人總得有點兒人性,有點兒人的臭德行。” 在那個敏感的年代,要想充分表達自己的欲望和感情,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在當時看來,劉峰伸手去擁抱林丁丁,這么一個十分正常的舉動,是不要臉的,可恥的,不應該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地把劉峰所做的好事當作日常,賦予他這個平凡的肉體一個高尚的靈魂。 人們理所當然地覺得,他得到了當時時代的尊重,理應付出更多,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別人不愿意承擔的他都有義務去承擔,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所擁有地根植于人性的欲望和情緒在他身上是不存在的,也就理所當然地忽視了他本身還是一個凡人的特質。一次觸摸事件,將劉峰所有的好人印象全部清空,文工團絕大多數成員的批判與指責都加在了他的身上。”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 他的形象被別人推落谷底,他被下放到蒙自邊境,在戰爭的炮火當中失去了右臂,那個他曾經觸碰過心儀的姑娘的右臂。那次觸摸,本是一個青年出于真心而落實與行動的一份真情,是每一個血性少年青春里都會有的沖動。劉峰人實在是太好了,好到大家都忘了他還只是個凡人。就像嚴歌苓在書里所寫:“他太好了,好得缺乏人性。在我眼里,人總得有點兒人性,有點兒人的臭德行。” 二、“哪怕沒有轟轟烈烈,但有個人時刻在你身邊相依為命,那種長相廝守才是讓人羨慕的神仙眷侶。我也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而何小萍(書內叫何小曼),正是能識別出劉峰這種善良的人。自小在家里就遭受母親的虐待,父親又因文革而遭受批斗,才十五歲的她就選擇了逃離家庭,進入文工團。她以為脫離了那個把它當成累贅,鄙視她的家庭,就可以受到尊重。然而她不知道,從她走進文工團開始,她所面對的,卻是更多的歧視與偏見。被舍友歧視氣味大,軍裝事件等,她都忍受著一路過來了,因為善良。但自劉峰被下放后,她對文工團的心,已是徹底的失望和冷淡。在嚴歌苓的筆下,何小萍神經崩了,卻又在一場沒有伴奏的獨舞當中找到了自己表現的機會。盡管沒有伴舞,沒有伴奏,沒有觀眾,沒有舞臺,沒有燈光,但是她用這場獨舞,實力地展現了小人物的精彩。青春的精彩和萌動,他人的歧視與不公待遇,自身的信仰和殤痛,一場舞蹈,全部體現出來了。 電影的結局,馮小剛也許是為了體現出自己的善良吧,在最終的結局,讓何小萍和劉峰有了個happyending。“哪怕沒有轟轟烈烈,但有個人時刻在你身邊相依為命,那種長相廝守才是讓人羨慕的神仙眷侶。我也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三、”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現我們的高。“ 不得不說,嚴歌苓對于人性的描寫真的是很入骨三分。書中對于集體主義的描寫,對于群眾丑惡的嘴臉,同流合污的群體,與道德高尚,做盡好事卻得不好多少好回報,甚至還被反咬一口的劉峰形成鮮明對比。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有人性,為了追求集體共同利益而失了人的本性并不可取。大家都是凡人,來自于祖國大陸各地,憑什么因為你做了好事你就得高人一等?為何我們總是對好人苛刻,對壞人(寬容?似乎大眾群體的思想都是俗的,在利己主義價值觀的趨勢下,自私與占有,似乎成為了一種當代,甚至現代的政治正確。做好事,不與大家“同流合污“,是相悖的,是”不合時宜“的,是與群眾格格不入的。再加上當時對于反動群體的強烈批判的力度空前的強烈,在那個時候,做好人,可是要比現在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的。你得提防自己被別人一個不小心抓住自己的馬腳,然后被人家大肆批判一番,強行將你扯下高貴的神殿,讓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平凡的群眾。”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現我們的高。“惡心,惡臭,庸俗不堪,人性丑惡的嘴臉,全部體現出來了,很難受,但是又不得不咽下去。嚴歌苓很成功地給了你一份糖衣包裝的屎,塞到你的嘴里,還封住你的嘴不讓你說話,讓你先甜一會,感受一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青春芳華,然后再強行咽下去,嘔。(md我為什么要在飯點寫這個) 但拋開這些來說,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它所體現出來的,我們這一批95后所了解不多的歷史當中的,屬于我們父親母親這一輩人的青春芳華,是難得的,珍貴的。我的父親已花甲之年,母親也已半百,他們的青春,加入了戰爭,文革,動亂,縱然和我們的青春或多或少有些許共通之處,但是我們卻不一定能切身體會到他們當年被下放到農村當知青,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成為勞動人民的感受。這是一段永遠都不會想起,從來也不會忘記的年華。感謝馮小剛和嚴歌苓,把這一段年代展現給我們這一輩人。就像豆瓣里所說的,“或許多少年后,就沒人再拍這樣的電影了…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 四、“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看到最后的這句臺詞,我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帶我爸爸媽媽去,再看一遍。 第二次踏進電影院,已經是我放寒假回到家,陪父母一起去看了。他們就是電影里所講述的那一代人,在這么多年的歲月璀璨之下,早已物是人非,白發蒼蒼。他們也曾擁有過和我們現在這個年齡段所相似的青春年華,可是卻因為這種原因那種原因而閉口不談。從電影院出來,我看見我爸,拿著紙巾,正在角落悄悄地擦眼淚。這么多年以來,是我第一次,看見我父親哭。我看著他,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要怎么辦好,只好上去抱抱他。一時語塞。 感謝馮小剛,把這一代人的青春芳華搬上了大熒幕,能夠讓我這一代人感受到他們當年的美好記憶。作者:錢智霖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