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發嚴謹,方得佳績——《年輕》讀后感作文
“年輕,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并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這是我讀完《年輕》一文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與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寫的《有的人》表達出了一樣的含義:只有堅定理想,奮斗不息,我們才能跨越年齡,乃至跨越生死,永葆年輕。
就像前不久公司開展的健身廣場舞比賽,組織之初大家都認為,鋼鐵企業女職工本身就少,且普遍年齡偏大,怎么能跳得好舞呢?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四十出頭,不適合這樣的劇烈運動。而經過為期兩周的辛苦排練,這些平均年齡近40歲的大姐姐們用她們的眼淚和汗水贏得了全場的掌聲。賽后,大家激動地頻頻回看比賽視頻,更是對這段經歷念念不忘。事實告訴我們,青春活力不是存在于生理年齡年輕的人身上,你若擁有一顆朝氣勃勃向上奮斗的心,年輕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身邊。
就拿舞蹈比賽這樣一件小事來說,除了想要取得好成績的目標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認真嚴謹的態度。18個人的隊伍,為了保證動作的一致性,大家時常一個動作(重復不停地做10遍、20遍,甚至更多。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天12個小時,周末無休的兩個星期才讓我們得到了現場觀眾發自內心的熱烈掌聲。如果我們都抱著差不多先生那種“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的差不多態度,不僅不能贏得掌聲,甚至連舞蹈的編排都難以完成。
舞蹈這種小事尚且需要嚴謹的態度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更何況崗位上的工作。比如組織戶外活動時,若抱著類似“30和35不是差不多嗎”的態度,就會造成有些人會由于你的工作失誤而無法出行。作為一名基層職工,兢兢業業該是我們最需要有的工作態度,只有每個人都認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每個人就像是企業中一個小小的齒輪,或許你覺得自己無足輕重,工作敷衍了事,但齒輪環環相扣,只有大家都奮發向上,馬鋼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大做強,更上一層樓!作者:楊夢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