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狼性精神與游牧文化——《狼圖騰》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2 ![]() |
|||||
狼性精神與游牧文化——《狼圖騰》讀后感1500字: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是高二(13)班的張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狼性精神與游牧文化》,關于作家姜戎《狼圖騰》一書的思考與感想。 狼在我們漢人文化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在腦海中回憶讀到過的一些關于狼的文字,基本上說的是狼陰險、殘忍、貪婪等不好的地方,而狼具有的許多好的方面,諸如堅毅、有耐心、有組織、有卓越的作戰技巧等卻鮮有人提及,這實際上是華夏民族對狼的誤解與偏見。 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小農經濟,追求平和,而狼這種不合禮節、獵殺牲畜的殘暴生物就被封殺了。到現在,許多含狼的詞語甚至成了臟話,狼的齷齪形象可謂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有趣的是,蒙古草原把狼當作自己的圖騰,而一個民族的圖騰是本民族的精神信仰,但蒙古草原人與漢人不同,漢人具有比不猜銹鋼還固執的小農意識。傳統華夏民族是農耕民族、食草民族,從骨子里就怕狼恨狼,漢人崇拜的是主管農業命脈的龍王爺——龍圖騰,只能頂禮膜拜,誠惶誠恐、逆來順受,狼圖騰信仰對蒙古民族的精神和性格,產生了巨大的振奮作用,而虛無縹緲的龍圖騰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實際作用。 狼具有極其高超的作戰技巧。書中的蒙古草原狼似乎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群比人還聰明的鬼魅,蒙古有民諺:狼隨風竄。狼就像是人類大智者諸葛亮一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狼在發動襲擊時,會充分利用氣候、地形等因素,我以狼在對黃羊進行打圍的情形進行說明,當時額侖草原遇到百年一遇的大雪災,草原上的積雪沒及膝蓋,而冬時草低矮,埋在雪下很難吃到,而額侖草原上有片草場雪只有一兩尺厚,草還露出三指高的草尖,凍餓得半死的黃羊群貪婪地吃草,極熟悉草原的頭狼自然也是知道這片草場的奇特,頭狼率領群狼在三面包圍,只留下一面通往大雪窩,而這個大雪窩在草原上極其有名,傳聞蒙古單于也曾利用這個大雪窩抵御外族,并埋葬了千軍萬馬,黃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生物,饑餓的狼群安靜地等待被饑餓沖昏了頭腦的黃羊吃到跑不動時,才突然襲擊,將黃羊逼入絕路,更機智的是,狼群所捕獲的黃羊根本吃不完,而這個雪窩子就成了狼天然的大冰箱,等到明年開春雪化后,又可飽餐一頓,可見狼具有多么高深的作戰技巧和智慧。 狼對于世界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華夏民族一直以《孫子兵法》為傲,但很有可能草原人早就從狼那兒學到了“狼子兵法”,戲劇的是,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發達的生產力,最先進的火藥武器,最智慧的《孫子兵法》的北宋,在金兵面前,幾乎不戰而敗,兩年而亡。當年的北宋幾乎什么都不缺,惟一缺少的就是脊梁——剛強的民族性格,而金人由于長期與狼打交道,似乎骨子里就流淌著一股狼血,兇猛無比,“文盲”軍事家成吉思汗,雖然所讀之書不多,但其所率領的蒙古鐵騎,幾乎橫掃歐亞大陸,震驚世界,沒有什么墨水的成吉思汗,依靠什么稱霸歐亞大陸?靠的就是日日夜夜與狼打著交道,學習狼的作戰技巧,并將狼的狠勁融入了自身血液,可以說,在擁有狼性精神的匈奴、羯、羌和鮮卑等少數民族面前,華夏民族猶如溫順的綿羊一般無反抗之力,聽到這兒或許一些同學就有了疑問:縱觀歷史,稱霸中原的絕大多數王朝都不是由這些少數民族,而是由華夏民族建立的呀,確實如此,不過這正反映出狼性精神對于中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以北魏為例來證實這一點,我們知道,建立北魏的是鮮卑族,在其統治的140多年里,實際上是草原民族對華夏農耕民族的輸血和混血,每一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都是對精神逐漸麻木,貪于享樂的農耕民族的一次輸血治療,正是這些輸血治療,使得家耕民族也有了一份狼性精神,也就是剛強的民族性格,所以華夏民族具有更高的持久性,五千年燦爛文化綿延不絕,經久不息,所以說,必要的狼性精神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尤為重要。 蒙古草原以其智慧、剛毅的狼性深深地影響著游牧民族乃至中國,我們一直自詡是龍的傳人,但我想,若沒有狼身上的那股剛氣,華夏民族僅依靠縹緲的龍王又能走多遠?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作者:高二(13)班張炯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