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親子共讀一本書——《三松堂斷憶》讀后感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3 ![]() |
|||||
親子共讀一本書——《三松堂斷憶》讀后感 晚飯后女兒再次催我,問我親子共讀一本書的作業什么時候完成,我才恍然大悟——交作業的時間到了,然而暑假剛開始時承諾女兒的親子共讀還沒有兌現,頓時汗顏的感覺油然而生。 已經記不起有多久沒有捧著一本書靜心閱讀了。就在今晚,為了兌現給女兒的承諾,我關掉手機,拋開紛紜瑣事的干擾,拿出女兒的《河的第三條岸》,開始靜心閱讀。誰知竟一發不可收拾,放下手中的書時,已是星光滿天的深夜。無論是書中雋永的文字,作者的深沉的情感,還是書中角色表現出的堅韌、自強、豪放的高貴品質,都成了我不忍釋卷的理由。同時不由暗暗贊賞女兒選書的眼光。 《河的第三條岸》是由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先生編著的一部文集。書中精選收錄了古今中外文學巨匠所著的30篇文章,文體有散文、小說、詩歌、元曲、書信等。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宗璞女士寫的《三松堂斷憶》。 《三松堂斷憶》是宗璞女士在父親仙逝一年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散文。文中回憶了宗璞女士父親的生平幾件小事。雖是小事,但見微知著,字里行間不僅充盈著宗璞女士對父親的濃濃哀思,更是表達了對父親堅韌、頑強、節儉、豪放、自強、無私等高貴品質的褒揚及贊美。 宗璞女士的父親是我國國學大師、著名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馮友蘭先生一生醉心于哲學研究,著述頗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戰及解放后的各個歷史時期均奮斗在哲學教育的第一線,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哲學人才。不僅如此,馮友蘭先生的二子二女四個子女均為各個行業的精英,分別在不同的領域作出了不朽的業績。小女兒宗璞女士更是繼承了馮友蘭先生的遺志,徜徉在文學家的殿堂,成為了我國文化界的一顆瑰麗的新星。 身為父親的我,在對馮友蘭先生的子女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羨慕的同時,更是對馮友蘭先生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倍感興趣。再三遍覽全文,發現唯有八個字可以概括馮友蘭先生的育子心經:“躬先表率、以身作則”。 馮友蘭先生一生酷愛思索,即使是文革期間遭受批判,仍不放棄思索,終于自成一系,創立“馮派”哲學思想體系;先生總是為別人著想,盡量減少別人的麻煩,活到九十五歲沒有一點怪癖;先生生活節儉,但富有生活情趣,在女兒小時常帶女兒去頤和園包船游湖,飽覽落日綺輝;不肯鉆營將幼子調回北京,以致將鐘愛的幼子鐘越長期留在醫療條件落后的黃土高原,為祖國的航空事業流盡的汗和血,獻出了青春和生命;先生回老家奔喪,縣長拜望,告辭時先生不送,而對身為普通百姓的舊親友則一直送到大門口……中國文人身上堅韌、頑強、節儉、豪放、自強、無私、不畏權貴的風骨在馮友蘭先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難怪馮先生的子女都能取得驕人的業績了。 在和女兒交流讀書心得時,女兒的話更是讓我如芒在背。女兒說:“你工作再忙,能有馮友蘭忙嗎?你對我的關心,比得過馮友蘭對女兒的關心嗎?”是啊,細細想來,我這個父親和馮友蘭先生比起來,當然是不稱職的。平時以工作忙為由,幾乎沒有過問過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女兒平時讀什么書?()平時想些什么?作業完成得如何?喜歡吃什么菜?平時交的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這些問題我幾乎都一無所知。更為關鍵的是,下班回家后,我總是坐在沙發上捧著手機看個沒完,和女兒根本聊不了幾句話,對女兒的內心世界當然是知之甚少。像這樣靜下心來和女兒共讀一本書并共同交流讀書心得的經歷更是沒有過的。然而,一晃眼間,女兒已經長成了大姑娘,再過幾年,女兒就要離開我和妻子的呵護,自己去展翅翱翔,遍覽山川了。然而我又應該怎樣為女兒翱翔的翅膀增添力量? 我想,文中馮友蘭先生的行為已經告訴了我答案。那就是“躬先表率、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絕不是空話。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身為父母,一定要謹言慎行,時時處處為孩子樹立正直、善良、自強、無私、頑強、節儉的形象。這些正能量的品質都會轉化為女兒翱翔天空時的力量,幫助女兒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有用之才。 感謝實中的這次親子共讀一本書的作業,因為這讓我作為父親的“職業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經常放下手機,拿起女兒的書,把和女兒共讀一本書的“作業”繼續做下去。 作者:初二(14)班盧俊孜家長盧勇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