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教育之道——《了凡四訓》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5 ![]() |
|||||
教育之道——《了凡四訓》讀后感1500字: 文:王朝俠;2018年,在同事的邀請下,我加入了誦讀《了凡四訓》一百遍的經典誦讀活動。每周線下最少誦讀2遍,線上打卡匯報。剛開始對《了凡四訓》這本書的內容不太懂,有點畏難情緒,但是看到各位學長的讀書熱情很高,也慢慢克服了自己的懶惰思想,開始在網上找一些《了凡四訓》的朗讀錄音,跟讀,反復練讀,通過兩周的努力,終于能讀得文從字順了;但是還是有許多句子的意思不懂,有許多典故不知道,有許多人物不了解,就在百度上查,并且做了筆記;不斷向各位學長學習,認真閱讀學長們發在微信群里的文章解讀,仔細觀看學長發在微信群里的視頻,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每周誦讀《了凡四訓》2遍,每誦讀一遍就有一遍的收獲和新的感悟。在這里我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和改變。 一、克服了自己的惰性。 每天生活忙碌而瑣碎,身體勞累,心情困頓。有點時間看看手機,讀一讀碎片化的信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生活狀況“靈魂無處安放”。自從參加了“《了凡四訓》誦讀一百”活動,我的生活改變了,為了更好地理解《了凡四訓》的內容,我有時間就讀書,查資料,做筆記……不僅減少了看手機的時間,還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每周利用周一周二業余時間誦讀《了凡四訓》,其它時間誦讀《道德經》《論語》,慢慢愛上了傳統文化。做事變得積極而有條理,不再得過且過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惰性。 過去對生活多有抱怨,覺得我付出了,但是為什么我沒得到?社會不公,人心不古。但是讀到“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有我。”時,我覺得自己太膚淺了,反躬內省,自己真的做到了“立定此志,念念謙虛,塵塵方便”了嗎?自己付出了多少呢?堅持了多久呢?經常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心血來潮堅持一陣子,過幾天就又忘了,很快就原諒了自己的懶惰,去干一些輕松愉快的事,比如:看電視、刷手機、玩游戲等。 袁了凡“自己巳歲發愿,直至己卯歲,歷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袁了凡為了做三千件善事用了十年,(蘧伯玉為了改過年復一年,永不放棄。看看這些往圣先賢,他們付出了多少,堅持了多久。作為一介凡人,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從此暗暗發誓要改變自己,要改過自新,做到“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經過半年的經典誦讀,我改變了很多:1、遇事少抱怨,爭取做到不抱怨;2、每日進步一點;3、堅持每日最少讀書一小時;4、長存善心,爭取日行一善。 三、教育孩子的方法改變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引導她,教育她,經常都是老生常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苦口婆心,孩子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其實她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苦累不堪,孩子不勝其煩。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中的與人為善講了舜的故事,其中一句“夫以舜之明哲,豈不能出一言教眾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此良工苦心也。”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我覺得自己都做不到的事,為什么要要求孩子去做呢?要讓孩子好好學習,不怕吃苦,自己首先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怕吃苦;要讓孩子待人善良有禮,自己應該先做到待人善良有禮;要讓孩子孝敬老人,自己首先要孝敬父母公婆。 “言教不如身教”這句話常說,但是能常做到嗎?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她在做作業的時候,我拿一本書靜靜地在旁邊陪伴,經常和孩子交流一些讀書心得,努力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回家看望父母我爭著干家務,給父母洗腳,給父母零花錢,孩子看在眼里,我想她也就記在心里了。經常與朋友相約,遵守約定,從不遲到,孩子養成也了守時的習慣,上學從不遲到。 以上是我誦讀《了凡四訓》半年來的一些粗鄙的感悟和思考,這本經典,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內容需要細細品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不斷改變,不斷提升。參加了經典誦讀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讀了《了凡四訓》之后,我知道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事在人為,不必怨天尤人。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