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之后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逐步地變得腦滿腸肥,一天終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狀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么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里有什么仙人,你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干干,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喂了豺狼(wolf)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轉頭就追,追上老人后就雙膝跪地,苦苦請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里是什么仙人。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流離失所,這才看破塵世.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姿不凡,氣宇若仙,決定拜老人為師,苦苦請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為一塊矮小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突然之間石頭人肚里收回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仙人.”
神童最終依然聽信了仙人的話,后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人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為喜鵲(magpie),旁有一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