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心中的江風——讀《我靈魂皈依的故鄉》有感600字:
對于我來說,故鄉的最大特點便是常刮風。
因為地理位置,風常常帶著水汽,將家門口的長江水卷帶著,吹向洲上每一個人的臉龐。媽媽有時說,將躺椅搬至廊道口,睡個一中午,膚色會因風變得黑些。這江風將洲上每個人的臉吹黑,吹出江洲人的特點,吹給莊稼獨有的水分,吹咧了種地鄉親的笑臉。炊煙給江風吹得散得縹緲,幾家人的炊煙因此混雜著,慢慢遠去,給夕陽鍍上一股迷幻的色彩。家中的棗樹結著青果,也應著風和余暉在搖動著,迫不及待要成熟。
洲上的人家大多集中環抱在一起,腳步落在土地上,在青草中形成小徑,人們在飯后或走動或閑適地坐在門前談天,衣角被江風吹的微搖。日頭漸落,風帶來的是勞碌一天后的雜感,人們或充實或期盼明天的好天氣。江風是江洲老百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穿梭在屋與屋間的小縫里,穿梭在人們踏出的小徑上,將人與人拉在一起,串成美妙溫馨的鄉村社會。正如作者所說,“我喜歡鄉村的味道:寧靜、淳樸、喜悅、安樂,像理想的桃花源。”這“桃花源”因這江風,更添幾筆。
故鄉是我魂牽夢繞的一陣江風。盡管故鄉漸漸冷清,人們大多進入縣城謀生活,但故鄉的江風帶給我的安適寧靜,故鄉給我的輕淺的“源頭”之感,都不會因此消失不見。洲上的綠土因江風仍顯沃饒,和家前的長江水一起,承載著時光的印跡,揮之不去的碎影流年,流進我的心里。只要江風依舊,我便會記得幼時的鄉鄰、幼時的經歷,這些歡笑淚水,印證著我的成長。
江風帶給我的,是我最寶貴的,我驕傲我所擁有的故鄉,盡管它沒有顯赫的名字,不是有名的風景地,但在我心里,它便是這江風,是我靈魂寄托的地方,在我心里,它是那么的燦爛。作者:沈心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