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重返五四現(xiàn)場》讀后感600字:
21天的讀書計劃,21天對《重返五四現(xiàn)場》的閱讀,正值五四運動一百周年,身為當代的青年大學生,同學們都感想眾多,一段嬉笑怒罵,一段恩怨情仇,一段激揚文字,文人相輕,各舉主張本是很尋常的事,但放在那個年代,就變得頗不尋常,以至于開創(chuàng)了兩千年未有之變局。
龐凱音:有人說“五四前后是中國近代史上群賢咸集,大師輩出的年代”,而重返五四現(xiàn)場正是創(chuàng)作于這個新與舊交鋒的大時代,記錄了政界與學界的風云往事。
從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揭開五四運動的序幕,到陳炯明廣東主持新政失敗,五四運動到此而終。五四運動就像一顆思想上的炸彈,炸出了翻涌而出的新思潮,新主義。無論是主張文學改良的,還是主張保護國粹的,主張三綱五常的,還是主張個性解放的…這些,都是一個民族的上下求索,是一個國家的青春記憶。我想,五四運動的精神是絕對可以薪火相傳的,無論在哪一個時代,都需要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青年,都需要從陳舊歷史中追求突破的精神。
王啟帆:閱讀新文化運動醞釀的歷史宛如回顧我們中國學術思潮涌動的歷史。很慶幸在那個蒙昧,灰暗的年代,仍有一大批優(yōu)秀的教育者扛起了開化民智的大旗,對于傳統(tǒng)守舊的中國人來說恐怕這就是歷史上的一大步了。個人閱讀的體驗是,無論是臺上臺下的論戰(zhàn)還是抬杠式的叫罵,都反應了那個混沌時代人最純粹的存在,最純粹的思考,最純粹的勇氣。他們的文化堅守也最終流傳到了今天,仍被人們所銘記。不知看到今天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的中國人,他們的靈魂是否得以些許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