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秦朝是個“法治國家”——《資治通鑒》讀后感心得體會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19 ![]() |
|||||
秦朝是個“法治國家”——《資治通鑒》讀后感心得體會: 宋代司馬光編撰了一部《資治通鑒》,梁啟超評價為“皇帝教科書”。蔣中正的人生偶像是曾文正公,曾文正的人生偶像是明末大儒王船山,蔣中正的偶像的偶像讀《資治通鑒》寫了一部《讀通鑒論》。為帝者不可不讀《資治通鑒》,讀《資治通鑒》請配套《讀通鑒論》服用,療效更佳。 天朝自春秋戰國時期出了個法家,整天琢磨怎么像管理牛羊一樣管理百姓,遺害千年。秦國用法家治國,百姓吃最少的草擠最多的奶,最終統一了六國。一統天下后始皇帝更是建立了在當時全世界超大超全的法律體系,秦代的法律體系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應該算是一個合格的“法治國家”了。秦朝龐大而細密的法律,意圖對人民的一舉一動都用律法來控制和調整。配以秦代細致入微的社會組織結構,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為棄惡蓋非,而不害于親,民人不能相為隱”(商君書)。又規定連坐制度,“一人犯法,伍人連坐”,人民必須互相監視互相檢舉揭發,一旦觸犯律法,即使夫妻之間親人之間也不得互相包庇。王船山在《讀通鑒論》中評價秦朝的法律“設大辟于此,設薄刑于彼,細極于牛毛,而東西可以相竄。見知故縱,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翻譯過來就是“條條款款細如牛毛的秦朝法律,看起來很齊備,而越紛繁復雜的法律中間越有操作空間,上下其手從中得利”,最后皇帝也無法控制。 重點來了,王船山評論秦代法律的金句,請讀三遍細細評味:“孰謂秦之法密,能勝天下也?項梁有櫟陽逮,蘄獄掾曹咎書抵司馬欣而事得免。其他請托公行、貨賄相屬、而不見于史者,不知凡幾也。項梁,楚大將軍之子,秦之所尤忌者,欣一獄掾,馳書而難解。則其他位尊而權重者,抑孰與御之?法愈密,吏權愈重;死刑愈繁,賄賂愈章;涂飾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權,倒持于掾史。” 譯文:秦代法律體系之嚴密,能讓天下平安無事嗎?史書記載項梁在櫟陽因官司被捉,蘄縣監獄長曹咎寫信給櫟陽監獄長司馬欣關說人情,于是項梁被無罪釋放。其他以權謀私、人情關說、上下賄賂而未被史書記載的,更不知道有多少。項梁是什么人?楚國大將軍之子,屬于秦朝的重點監視對象,讀后感司馬欣不過一個監獄的長官,收到一封書信就可以放人。其他比司馬欣位高權重的官員,可想而知權力有多大。法律越細致嚴密,則具體執行法律的官員手中的權力越大;法律規定的處罰越復雜嚴厲,則為了免罪而上下行賄的風氣就越流行。最終皇帝的權力,具體如何解釋和執行都由小吏說了算。 有人要問了,王船山也不過是一家之言,難道下面的小吏就不能忠于職守精忠報國嗎?答案是:不可能。這源于天朝的官制。自秦代起,各朝各代都實行的自上而下的代理人制度。以最近的清朝為例,從最高的正一品到從九品,一共十八級。皇帝的任何意志和頒布的任何法令,都需要經過十八級代理人層層下傳,最終傳遞到百姓。因為人的思維模式、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不同,信息的傳遞每中轉一次都不可避免會出現偏差。我們用一個數學模型來表達這個傳遞的過程,假設清朝的十八級代理人都是圣人沒有私心而且受過高等教育,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高度一致,某天皇帝下了一道簡簡單單的旨意,內容為1,假定所有代理人對皇帝頒布的命令理解都達到了95%的高度,經過十八次的傳遞之后,即1x0.95x0.95x0.95....x0.95,0.95的十八次方,即0.95^18=0.397。最終下面官吏執行的法令,只有不到4成是皇帝的原意,其余6成都是官吏按自己的理解在執行。皇帝下達的如果不是1而是一道紛繁復雜的命令,這中間產生的莫名其妙的沖突和自相矛盾的理解更將不可勝數,如果再加上層層代理人或多或少的不可言說的小算盤,那百姓最后只能自求多福。 王船山的觀點用現代一點的語言來說,即為皇帝頒布的法律越細致嚴密,官吏權力尋租的空間就越大。天朝的疆域廣大,賺差價的中間商太多,皇帝治國最后不可避免的淪為了小吏治國。秦代紛繁如牛毛的法律體系,最終為劉邦做了嫁衣,劉邦入關中廢秦律,簡簡單單“約法三章”收天下民心,最終細如牛毛的秦法也沒能讓始皇帝的江山永固,代代相傳。 如果說王船山是“法律繁雜化”的反對者,而另一位明末大儒黃宗羲,就可以說是“法律極簡主義者”了。有興趣的,下次來聊下黃宗羲的法治觀點。作者:許先森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