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讀后感1000字:
在公司的書柜上偶然看到一本書,書上的封面讓我頓時移不開眼——“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于,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于是在每天午休閑暇之余看完了吳曉波的《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本書是他的隨筆散文,寫著他對經(jīng)濟學(xué)的看法,對女兒的教育,同樣也有對企業(yè)家的評價。吳曉波是一個有著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他在這大染缸里賺夠了錢的同時又置身事外,作為一個旁觀者來批判知識分子在追求財富的時候放棄了自由。但是,我最有感觸的還是他對于女兒的教育。
因為他的文筆直擊心靈,而不是華麗矯情,讀著很有共鳴。在2014年年底,吳曉波為她的女兒寫過一篇同名文章。在他得知了自己的女兒以后想做歌手以后,他用數(shù)據(jù)分析告訴了女兒成為歌手的可能性的渺茫。而他女兒的回答卻讓吳曉波打心底里認(rèn)同,“我不想成名,我就是喜歡”。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時代、每個家庭的年輕人都有權(quán)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未來。所以,如果你僥幸可以,請千萬不要錯過。在文章的最后他送給他十八歲的女兒一句話,“生命就應(yīng)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似乎也成為了我日后價值觀中重要的一環(huán),生命的意義在于生活本身,在于過程。我當(dāng)時看到這篇文章我便立馬分享給我的父親,父親說他不是吳曉波,沒那么開明,但在我眼里他是一樣希望我注重生活,不在乎我是否能夠多少出息,只希望我健健康康,尊重我的每一次選擇,不管是出國讀書,還是回國工作,只希望我能找到自己覺得快樂的生活方式。
在兒童時代,玩幼稚的玩具或者和小伙伴們嬉戲打鬧。在學(xué)生時代,在自習(xí)課上偷看小說,偷聽音樂或者玩一些毫無意義的游戲而導(dǎo)致本該做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沒有完成,時常會為了虛度了光陰而自責(zé)。而工作以后,又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想學(xué)更多的東西充實自己,否則總會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美好的時光。然而,判斷這些時光是否被浪費了,并不在于你是否學(xué)習(xí)了或者進步了多少,而是這些時光你是否過得快樂,有意義。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而成長只是附屬品。
“最昂貴的物品是自由和理想,也只有自由和理想是真正屬于自己的,不是身外之物,不需要社會評判,僅是忠于內(nèi)心,是一種生活姿態(tài)!币仓挥兄矣趦(nèi)心,才不至于在任何事物中迷失了自我,忘了你曾經(jīng)喜歡的,忘了初心,你愿意將你的生命浪費在哪兒?作者:王蘇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