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荒原狼》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3/7/30 ![]() |
|||||
《荒原狼》讀后感1000字: 一刷的時候怪翻譯的版本不好,影響了閱讀體驗,所以二刷特意找了評價好的趙登榮、倪誠恩譯本來讀,在文字方面確實比一刷的體驗好很多。然而,直到看完最后一個字,還是覺得自己沒有完全讀懂。 《荒原狼》是以一位精神病患者哈里·哈勒爾的自述,加上一個所謂房東親戚視角的出版者序為內(nèi)容的篇幅不算太長的小說。在出版者序中所描寫的幾個場景貫穿了全篇,在自述的部分這些場景多次出現(xiàn),或許頗具象征意義?書中涉及的人物不多,人物之間的互動清晰明確,但正是這種生動的互動關(guān)系與作品本身所隱藏的人物之間的實際關(guān)系,使小說變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黑塞很擅長將一個完整的主體拆分成不同的個體,并通過個體間的互動來敘事,甚至借此闡述一些艱深的道理,比如他1922年的作品《悉達多》,又比如本篇作品《荒原狼》。在這種解構(gòu)中登場的那些書中的人物,大多為一個主體的兩面,甚至多面。 但在本篇中,這些本應(yīng)相互獨立的個體中,卻又存在著一個一分為二的哈勒爾(主人公),他是一個擁有雙重個性的獨立卻又分裂的個體,這種分裂時刻困擾著主人公,攪擾著他的生活,甚至嚴重的威脅到了他的生命——無時無刻不想要自殺。就在哈勒爾又一次遭遇了分裂的人格所帶來的麻煩時,他遇到了赫爾米娜。小說從此刻開始,一步步走向高潮。 可以說主人公哈勒爾的自述,就仿佛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自洽的過程,這是一條自我認知的路,通過它便完成了一場自我救贖。這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人自洽的過程,是一代人自我認知的路,通過它重新審視舊的時代才有勇氣面對新的未來。但這條路布滿荊棘,稍不注意就會落入地獄。 這條認知之路,似乎并不僅只適合哈勒爾所處的時代,而是適合每一個歷經(jīng)變革的時代,就像在出版者序中寫道的: 哈勒爾的一段話給我啟發(fā),使我懂得了這一點。有一次我們談了所謂中世紀的種種殘暴現(xiàn)象之后,他對我說: 這些殘暴行為實際上并不殘酷。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中世紀的人會非常厭惡,會感到比殘酷、可怕、野蠻還更難忍受!每個時代,每種文化,每個習(xí)俗,每項傳統(tǒng)都有自己的風(fēng)格,都各有溫柔與嚴峻,甜美與殘暴兩個方面,各自都認為某些苦難是理所當然的事,各自都容忍某些惡習(xí)。只有在兩個時代交替,兩種文化、兩種宗教交錯的時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難,成了地獄。讀后感·如果一個古希臘羅馬人不得不在中世紀生活,那他就會痛苦地憋死;同樣,一個野蠻人生活在文明時代,也肯定會窒息而死。歷史上有這樣的時期,整整一代人陷入截然不同的兩個時代、兩種生活方式之中,對他們來說,任何天然之理,任何道德,任何安全清白感都喪失殆盡。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尼采這樣的天才早在三十年前就不得不忍受今天的痛苦——他當時孤零零一個人忍受著苦痛而不被人理解,今天已有成千上萬人在忍受這種苦痛。 如今,變革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家常便飯,每過十年,生活方式就似乎被刷新一次。每一個人仿佛不止陷落在兩個時代中,而是在時代的漩渦中掙扎求存,跟上時代已經(jīng)漸漸變成了生活的必須。 而《荒原狼》是黑塞送給當時的人們的生存手冊,更是黑塞送給全人類的生存解讀報告。作者:樓上的樓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