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生》讀后感1000字好久沒看書看哭過了,可以說,好久沒這樣感動過了,如果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像化骨綿掌,每次感動的情緒都是淡淡的,纏纏綿綿,以至于看完全書后周身籠罩的也只是一股早已忘卻緣起的淡淡傷感,始終上升不到要哭的情緒峰值,那么東野圭吾的小說就是一記重拳,打的你頓時熱淚盈眶,毫無提前防備的力氣,我就在拓實在他母親病床前原諒了母親、跟自己認為的悲慘出身和解時眼淚突如其來的,“雖然風風雨雨的說不清楚,但不是你的錯。我的人生只能靠自己,以后,我不會再怪你了,我想說的就是這個。嗯,還有一句。我感謝你生下了我。謝謝!蹦菚r,我肉眼可見的覺察到拓實在那一刻長大了,原來成長之前和成長之后的分隔可以這么明顯,原來成長真的是行蹤不定卻會如實來到的事情,而這一切,又被東野圭吾呈現得多么美妙——兒子伴隨著年輕的爸爸成長。
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拓實那個沖動樣子,真的打心底覺得他無可救藥,我也知道,這趟旅程之后,拓實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孩子氣,會離故事開頭登場的那個宮本先生更進一步了,但誠然,我猜不出東野圭吾給他安排的成長路徑是怎樣的,所以才會有之后的“著實被打了一記重拳”。
我也不禁想,我的父親母親成長之前是什么樣子的呢,是怎樣的朝氣蓬勃,又是怎樣的年輕氣盛,又或許,是否也像我現在這樣,沖動、膽怯、迷茫、懶惰,如此一副覺得自己誠然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可笑模樣呢,而他們,又是經歷了些什么而獲得成長的呢?想到這些,我開始期待,我能像時生一樣去看看年輕時的他們,陪他們成長一段,在這樣的想法產生之后我驀然醒悟,原來我見過他們的年輕模樣,也是他們成長的重要參與者,這還要感謝前幾天去看照宇老師,他跟我們說其實父母是與孩子一起同樣在成長的,現在腦子里突然蹦出他說的這句話,我才意識到原來我的成長過程也是他們的成長過程,原來我在這份期待出現之前,就已然在慢慢圓滿了這份期待。
《時生》教會我的還有一點是未來可期!扒竽懔,你快走吧。我怎么能拖累你呢?你應該加上我的壽命,長久地活下去。只要想到你能活下去,即便在現在這一瞬間,我也已經感受到了未來。”這是拓實的爸爸臨逝前對拓實媽媽說的話,這句話若是細細推敲自當然可以挑出毛病,如果你從純理智客觀的角度出發的話,但是,對人生的理解豈容你單調地從理智客觀的角度推敲出沒有溫度的結論而一以蔽之呢?它必然是包含感性的,那一刻或之前之后的某一刻,你會如此熱烈的感恩生命和期待未來,那是冰冷的邏輯齒輪再怎么轉動也發不出的熱量。我之前妄尊自大地用上帝視角理解生命的意義,覺得人生只不過置身在一場游戲里,一路上求學、求職、求偶云云,無非是升級而已,看完此書后,我終于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一個新的視角、一個本就是我的視角——置身其中的視角,這時候我發現,生活的種種遭受和相遇,如此曼妙,未來一無所知和過去無法重復,多么令人沉迷其中。
那天我去看照宇老師,跟他說我看《許三觀賣血記》看完之后毫無感覺,并像高中時做的那樣向他尋求對此文本的解讀,他的一番回答,讓我認識到,我現在讀書的態度是多么浮躁,果真如他所說“過分注重量的積累”,而因此,喪失了感受文本的能力,他跟我說“讀不懂就多讀幾遍”。感謝《時生》,讓我失去的感受力又回來了。同時我也意識到,可能讀書真的有年齡適宜一說,也許像《許三觀賣血記》、《駱駝祥子》一類的書,我年紀到了,自然一讀就懂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