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菜根譚讀后感1000字事悟而癡除,性定而動正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8 ![]() |
|||||
菜根譚讀后感1000字事悟而癡除,性定而動正: 飽后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大意:酒足飯飽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這時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事后悔悟,來做另一件事的開端時的參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錯誤而恢復聰明的本性,這樣做事就算有原則,一切行為自然都合乎義理。 首先想跟大家介紹一個詞語:習氣。有些人對這個詞語比較熟悉,有些人可能相對陌生一些。不知道這個詞語是不是像作業一詞那樣來自于佛教,但是確實在佛教或者佛學里用的比較多,稱之為煩惱的殘余成分,佛教認為一切煩惱皆分現行、種子、習氣三者,既伏煩惱之現行,且斷煩惱之種子,尚有煩惱之余氣,現煩惱相,名為“習氣”(百度百科解釋)。我們生活中常把習氣指定為逐漸形成的不良習慣或者作風。不管是怎樣的解釋或者用法,很明顯,習氣被認為是不好的事物。 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有過多的習氣,也都在努力的減少、斷除妨礙我們自身發展的不良習氣。可是,習氣真的有那么好去除嗎?習氣好比吸食鴉片一樣,癮頭上來了,很難很難控制,只有滿足了,事后冷靜下來才感到懊悔。 再用一個模式來說明習氣運作的可怕:這個模式里包括3個要素,分別是種子、作意和外境。種子深藏于我們的潛意識里,一般人根本就沒法知道它們的存在,而且種子又是各種各樣的、數量上也是無法計數的。作意呢,指的是一種趨向性的屬性,具有潛移默化的指引作用,好比向日葵迎著太陽生長、樹木向上生長。外境,顧名思義,就是外在的環境。種子是內在的,外境是外在的,而作意是將內在的種子牽引去接觸外在的環境。一旦外境出現,種子和外境一接觸,就會發生各種反應。一般來說,種子是相對難以改變的,外境也常常是不可預期的(有時候我們可以遠離一定的環境,但很多時候短期內是沒法避免的),在這三者中,唯有作意我們是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 飽后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很多時候,道理和親身感受就是如此,有些東西使出渾身解數得到了,最后發現不過如此。而且,就算是繁華,也不會長久的,曲終人散皆是夢,繁華落盡一場空;更何況是不好的事物呢,得到之后最后也終將失去,那份蠢蠢的欲望終歸消散,在這過程中還傷害了好多人,于人于己最后都無意益;何不把時間和精力都聚焦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來呢? 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因此,如果常能把事后悔悟,當做另一件事的開端時的參考,那就可以消除一切錯誤而恢復聰明的本性,這樣做事就會是有原則了,一切行為自然都合乎義理。這句話即是在作意的環節下功夫,如能持之以恒,并且不斷的樹立正確的認知和見解,最終種子也會發生變化(比如,邪惡的種子會變成善良的種子),甚至外在的環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達到心想事成的地步。作者:建宏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