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王之渙《涼州詞》讀后感作文1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0 ![]() |
|||||
王之渙《涼州詞》讀后感作文1000字: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非凡的意義。而唐代則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時期,唐詩在詩歌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達到了空前的頂峰,尤其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涼州詞》,讓我感受頗深。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我們相當熟悉的唐代邊塞詩,其詩寫景壯觀中寓與蒼涼,抒情哀怨中加以寬解,沉雄渾厚,而又深情蘊藉。由于“旗亭畫壁”故事的流傳,為這首詩鍍上了一層別樣的色彩。此詩為王之渙《涼州詞》二首中的一首。 《涼州詞》多記邊塞生活,唐代不少詩人都寫有《涼州詞》,曲同而詞異。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張籍的“邊城暮雨雁低飛”都是同調之作。 詩人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時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荒涼、廣闊的景象。雖然略顯蒼涼,但是掩蓋不住詩人的豪邁之氣。有哀怨,但不消沉,清晰地描繪出了戍守邊疆戰士們的生活情景和心理狀態。 詩中第一句,洶涌的黃河和白云相接,茫茫一色,極目西眺,一幅蒼涼、壯闊的景象映入眼簾。李白有一句詩:“黃河之水天上來”,他是從遠處向近處看,看黃河的上游從碧藍的天空中傾瀉而下。王之渙的這句詩:“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從近處向遠處看,看著黃河逐漸上升,一直高入白云深處;而后,詩人筆鋒一轉,“一片孤城萬仞山”,孤零零的駐地、高高的山峰,盡顯蒼涼,孤寂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羌笛何須怨楊柳”,何必將自己的哀愁寄于羌笛樂曲之中呢? 從通篇詩來看。詩人主要突出的是邊塞的荒涼苦寒,詩人親自來到邊關,看到茫茫戈壁,漠漠黃沙、石礫,大風一起,便黃沙漫天,而遠處的城堡烽臺在萬初山峰的背景中更顯孤危,正如葉景葵所言“第一聯寫邊關荒寒蕭索之景,使詩人不禁發出“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感嘆。 縱觀全詩,頭兩句寫景,景中有情,后兩句抒情,而以景語出之。詩人不正面寫人而以聲托人,其含義更為深長,更能誘發人們的想象和打動人心。結句用旁敲側擊的方法,巧妙地影射了統治者毫不關心守邊士卒這一社會現實,表現了詩人對廣大戍邊士卒的同情。這后兩句是全詩的靈魂,是中心意旨所在一一不僅寫盡了戍邊士卒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懷念,更是蘊含著對統治集團從不體恤士卒苦楚,致使怨聲載道的譴責。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 短短二十余字,卻寫得壯闊悲涼,情景交融,直中有曲,情景中又不乏嘲諷。豪放而又哀怨的感情寄寓著詩人對當時黑暗統治的鞭撻與批判,和對戍邊將士的嘆惋和同情。這首邊塞詩即使在現在乃至將來也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唐詩就是這樣的神奇,唐詩就是這樣的吸引著我。我喜歡在唐詩中翱翔的感覺。作者:劉志斌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