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三體》讀后感III——向死而生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0 ![]() |
|||||
《三體》讀后感III——向死而生: 作家之所以偉大,在于他/她的世界觀,但作為世界級的科幻作家,大劉呈現的是前所未有的冷酷的宇宙觀和人類觀,他的冷酷在提醒人類不要對外星人懷有幻想,不要努力去接觸,應該盡量避免。越是宏觀的人,如霍金,他們越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如房間里漂浮的灰塵一般,盡管我們有著高度的自我優越感。 從葉文潔啟發羅輯的核心思想里,從三體入侵地球后對人的提醒,有兩點我是深受大劉感動的:生存并不理所當然,死亡永恒不變。 即黑暗森林法則,人類(智人)活到現在,靠的就是無止境的殺戮,人類一直在貪婪,一直做非人性的勾當,卻是生存之道。就拿大航海時代來說好了,當時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塊大陸和島嶼,有多少種跟我們不同的文明,但只要一塊處女地被別人發現了坐標,就死路一條。美洲被發現時,印第安人有空前發達的文明,完全不弱于歐洲,除了科技,但最后99%印第安人逃不過被屠殺的命運。同遭此厄運的還有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非洲及太平洋各島嶼的原住民……導致印第安人、非洲人、毛利人喪命的不是仇恨,歐洲人只是為了搶奪資源,你無法一面倒地去譴責什么,因為自古以來人類就是依據著黑暗森林法則生存過來的。 還記得三體入侵地球,把幾十億人類驅趕到澳大利亞,逼他們人吃人的情節嗎?當時智子對人類說了一番振聾發聵的話:“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在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進化的起墜將再次在這個世界升起,你們將為生存而戰。我希望在座的每個人都在最好的五千萬人之中,希望你們能吃到糧食,而不是被糧食吃掉。” 智子說得很對,人類確實跟所有動物一樣,就是為了生存而戰的。從恐龍滅絕,到哺乳動物出現,逐漸進化到人,然后人又把其他動物殺死,最后又把其他的人殺死,我們隸屬的這一種智人才開始占領地球。可是我們忘了,覺得地球是屬于我們的,所有東西都是屬于我們的,于是開始索取各種東西,自以為生存是一種權利,是一種囊中物。然而并不是,生存其實是永恒的主題,就像三體人并不憎恨人類,他們只想找個地方生活,為了生存才這么決絕。最諷刺的是他們比人類還客氣,沒把人類殺光,而人類殺人類還經常滅種族。 引用書中印象深刻的一首詩和一句改編帕斯卡的話: “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燈塔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原句“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很奇怪——死亡禁忌。中國人不喜歡4,西方人不喜歡13,仿佛躲過了就會長生不老。但是大家沒想過,逃避對死的思考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逃避對生的思考。當人沒有充分地意識到人生的有限性,就有種以為自己是無限生存的錯覺,就不追求我們如何才能在這個“僅此一次”的人生里過得有意義。 同樣,既然逃不過死亡,那么人類應該以什么態度來面對?“給文明以歲月”,是說所有人都在擔心人類及其文明即將滅亡,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時間,延續后代去發展文明;而“給歲月以文明”,是指我們不要因為對毀滅的擔心,而失去了尚還余存的千百年發展的可能。完整的理解:只有存在過的,才是永恒的,才是人類唯一的意義;而對未來的擔心,只會毀了現在,因為現在才是通往未來的階梯。 而對人類來說,體驗當下就是人存在過的唯一證明。 我們為自己爭取到再長的生命,又如何?(給文明以歲月) 關鍵是我們曾經全然地活過,向死而生!(給歲月以文明) 黑暗森林——《三體》讀后感心得體會 猜疑鏈的破壞性-《三體》讀后感1000字 讀《三體》有感1000字精選 讀《三體》有感800字 《三體全集》讀后感1500字 《三體》讀后感2000字心得體會 《三體》讀后感200字 瀏覽更多關于三體的文章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