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農場》讀后感800字因為某些的原因看了這本書,后來又無意在西單圖書大廈發現了英文版,小巧的一本拿在手中十分合適,不假思索地便去結賬。這本書有很多值得深思之處
1.社會形態的衍變與下層人民有關系嗎?無論經過幾次資本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流血犧牲地永遠只是大眾,而少數領導者則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變革成功實現階級上升,屁股決定腦袋,你坐在那里自然而然也就擁有了話語權與解釋權,而對于統治階級來說,話語權與解釋權在權利的欲望無限膨脹之后異化成了用語言、用數據粉飾太平的權利,大部分民眾處在統治者構造的幻想中自欺欺人,就像Boxer一樣,以效忠拿破侖、努力工作為人生宗旨,奉為圭臬,可是最終仍然逃脫不了被統治階級欺騙、利用的目的,在豬的眼里,其他人只不過是用來達成個人政治理想的棋子,"死人的錢最好掙"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Boxer如果知道他死后也為動物莊園經濟的增長貢獻了GDP,說不定也能告慰在天之靈。一言以概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不同動物命運背后折射出來的不同的人生選擇。魯迅先生在《吶喊》中曾說過(雖有跟風之嫌,但只能說經典就是經典)“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去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痛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本杰明深諳此中道理,明哲保身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清醒又何嘗不是令一種痛苦,身處暗世,不得已而為之。
此外,莫麗的形象也值得探究。作者采用第三人稱進行敘述,雖然是客觀冷靜的視角,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冷靜自持才使得本書的荒謬與諷刺的意味進一步加深。在豬的眼里,綬帶、床單、衣物、葡萄酒等都殘留著人類骯臟的氣息,豬作為莊園的高級動物自然不屑于這些。莫麗為了追求綬帶的榮譽逃叛了動物莊園,被動物莊園的動物所不齒,然而諷刺的是豬最后自己為自己授予了綬帶。依筆者的愚見,還是莫麗、貓、和本杰明活的更逍遙自在一些。與其在不知不覺中淪為他人的棋子,陷入了統治者勾畫的政治藍圖中,倒不如追求自己所渴望的。莫麗喜愛榮譽,渴望與人進行情感互動(摸鼻子的象征),貓追求自由,處于政治和社會的邊緣,追求不同,命運的岔路也就各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