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阿育吠陀療法》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25 ![]() |
|||||
《阿育吠陀療法》讀后感1500字! 學瑜伽的時候,老師一直在講阿育吠陀,卻一直不了解它是什么。看完這本書,我的理解是它是運用飲食、運動、情緒控制等方法讓自己找到自己的平衡。第一次開始思考“平衡”的時候,是看了《美麗心情》這部電影,男主因身邊的對手、朋友,不斷挑戰不可能,最后獲得巨大的成功。而這位朋友居然是自己幻想出來,幸運的是有一直陪伴他的妻子幫他找回了自己,獲得了生活的平衡。本來以為這是一部勵志片,沒想到卻是一個講人生道理的故事。現在能記得當時對這個人生感悟還是挺震撼的,原來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獲得多大的成功,如果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也許最后是一個瘋子。如何讓自己在一次次失衡中將自己拉回來,獲得精神上的平靜,也許是我們一輩子都需要努力的事。 這本書的官方解釋是阿育吠陀是一門身心醫學,起源于印度,這個名稱來自兩個梵文:ayus(生命)、veda(科學或知識),所以字面意思就是“生命科學”。它是以意識為基礎的醫學體系,阿育吠陀的醫生們會在推薦或者開展治療前盡力探尋身體信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阿育吠陀關注的是預防醫學。阿育吠陀在實踐中強調飲食、生活方式、周期和日常規律、草藥、按摩或者觸摸療法、身體排毒、能量運行、通過瑜伽和冥想修煉精神,還有手術。阿育吠陀背后的哲學是:如果有效,就繼續嘗試。阿育吠陀將健康和疾病看作平衡與失衡,如果一個人處于平衡狀態,他很健康、有生氣、有活力、充滿神采、快樂、有干勁,他的皮膚和眼睛都會發光。當一個人處于不平衡的狀態時,他會呆滯、會疼痛、會疲勞、會死氣沉沉、會焦慮、會緊張或者沮喪。我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運動、瑜伽、冥想、生活方式、情緒管理以及使用草藥,幫助病人調整回平衡的狀態。 釋迦牟尼佛說:“你的生命目標就是找到你的使命,然后全身心地去完成它。”我的使命是什么?活了30多年,其實我還是沒有明確這個使命,但是畢業初期的迷霧似乎漸漸撥開,總有種力量在召喚你往你想走的道路前進,也許慢慢走著這個目標也漸漸明朗。這本書教我們的是,通過問自己一些問題,開始尋找到屬于你的達摩。被這些問題逼出來的答案,零碎的可以拼湊出一些東西。書中的建議,列愿意清單,并將完成事項移到另一張清單上,還要有一份備份錄,寫上你是如何完成這項任務的。 這本書從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情感、療愈你的過去、健康的環境、健康的職業、健康的人際關系、健康的財務狀況、健康的精神、健康的身體8個方面來講我們如何獲得這些方面的平衡,比較棒的點在于它會提出問題清單讓我們思考,并且列出不同的答案,讓你重新思考你忘了很久之前的事。對我比較有啟發作用的是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精神、健康的人際關系。 健康的身體提到一個觀念:“人如其食”,寫到的“飲食覺悟十準則”,提醒我們要吃最簡單最原始的東西,盡量吃新鮮的食物,吃飯的時候要環境舒適、要安靜、小口品嘗,讓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食材帶給我們的東西。健康的精神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例子,如果跟朋友約會,對方遲到了,你應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你應該跟朋友明確說明請您尊重我的時間。你可以不用等他,而不是在那里心煩意亂等待。想到我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同學是外地轉學過來,她奶奶讓我每天邀她一塊上學,但是我每天都去她家等她,她常常是我到她家的時候,她還沒起床,而我當時心里很著急,卻又不好意思走掉。現在回想自己的人生到底走了多少彎路。及時梳理自己的情緒,還需要為自己有效處理好情緒,犒勞自己。健康的人際關系,這本書里特別提到兩性關系,常常應該翻看下“健康關系的十二個特征”,提醒自己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系。 不管是之前瑜伽學習的理論知識,還是看完這本書,我都沒有分清自己到底是哪種督夏(瓦塔、皮塔、卡法)的人。瑜伽理論知識可能還只是學了一點皮毛。昨天練習了下瑜伽呼吸,感覺自己身體有些軟弱無力,下犬式踩下去的時候,坐骨似乎提不起來。這段時間沒有練習的緣故吧,等到開學了,應該會更累,每周至少兩次練習不可少。畢竟這是件得終身堅持的事。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