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發條橙》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22 ![]() |
|||||
《發條橙》讀后感1000字! 先說,我是沒看過電影的。對“發條橙”的印象最早來源于大學時代,某個“奇怪”的學弟用電影的封面做微信頭像。來龍去脈很模糊了,但由于他的“奇怪”,使我對發條橙產生了興趣,在心里種草,覺得等有時間,一定要看看。 現在讀完《發條橙》的給我的震撼并不大,里面有各種反烏托邦作品的影子,只是作者加入了一些自由的無政府主義者的反面細分,討論了政治的虛無,功利主義和自由至上主義都不是生活的出路,和我剛讀完的《公正》里面康德、羅爾斯的“有基于理性的選擇權時,才是完整的人”的觀點相呼應;也讓我想起《第三帝國的到來》里那脆與當時的社會混亂之影射,算是對上個月讀的內容內化有幫助,從這方面講,讀這本小說恰如其時。 但為何不是更早讀呢,嗯? 2009年,新聞學專業的我,當時正在激情滿滿地搞著“校園電視臺”。創臺的提議是院系老師提出的,想播報一下學校新聞、豐富同學校園生活。創始人學長挑中了當時看起來很活躍的我,電視臺按照校方建議取名叫:“萌芽”。但到了第二年我接管之后,萌芽開始走向了歧路——與校方逐漸脫軌。內容逐漸天馬行空、不關注校方所謂的擋癥和學術,更關注電影音樂和校園八卦,甚至錄制了類似《康熙來了》那種“底線”略低的綜藝節目,以至于多次被學校禁播。現在回想起來,我整個人從態度到行為上都是典型的反叛少年,那時候,反叛是一種迷人的事情。 學弟2010年入學,比我小一屆。帶著熱情加入“萌芽”,我能發現他略顯木訥的表情背后有著不同的思考,難以名狀,只是覺得氣質符合我臺,就收了進來。上學期間不能說有多親近,但多少和諧。 畢業后學弟來到深圳實習,我推薦進了我們欄目,他還是那個內向、不善于表達的他,而我已經自詡深諳職場了,那個階段看他,倒沒多么喜歡了,只是覺得他是個不適應社會、不善于處理職場關系的“問題青年”,還在單獨吃飯的時候對著他大講特講他應該如何轉變、如何適應這個“正常”的社會,那是2014年左右的事情了。 今天讀完發條橙,第一時間就是打開了學弟的朋友圈,并不意外地發現,他是朋友圈里為數不多稱得上有趣的人,熱愛旅行、攝影、文學影音,對世界有著自己的理解,他不是異類,他才是那個情感豐富、認真生活、探尋意義的正常人,是那個不遠被早早擰上發條的橙子,看上去沒有其他橙子表皮光亮合群,是因為他把力氣用來擺脫發條,而不是保養橙皮罷了。比較起來,我青春里的叛逆就像無根野草,不知道在反叛什么,沒有理論基礎亦無訴求,單純想酷而已,相形見絀了。 但青春不就這樣嗎,嗯? 是的是的是的,正是如此。青春總會過去,是啊。但青春只不過像是一頭野獸,不,甚至都不像野獸,更像是街頭隨處可見的那些小玩具。錫制的小人兒,里面有發條,上勁機關露在外頭,你咔噠咔噠上好勁,一松手他就跑開了,仿佛是在走路,哦哥們。可它只會走直線,一頭撞上東西,撞得砰砰響也不回頭,他自己不可能停下。青春就像是這小小的發條機器。 阿歷克斯的暴力和犯罪與《刀鋒》中拉里的“晃膀子”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些率先認識到現實虛無的人,總是看起來奇怪,無關好壞高低,但總有人不愿接受自己活得不通透明白。 感謝過去和現在,我還有能力去知、去覺、去做,有能力負責,也有能力后悔。未來會更好的對吧,嗯?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