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饒之海》讀后感800字:
《豐饒之海》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人生中最后撰寫的作品,其中包括了四部小說《春雪》《奔馬》《金閣寺》《天人五衰》。全書中的主線劇情是一位貴族青年松枝清顯和貴族少女聰子的愛情悲劇,穿插了幾個家族在近一個世紀間的興衰榮辱。
日本人多為“物哀”之情而嘆惋,《豐饒之海》也并不例外。《春雪》作為《豐饒之海》四部曲中的第一首曲子,其霧化而伏貼于文字表面的哀愁顯得尤為明顯。其中清顯和聰子的愛情進程是由清顯的朋友本多的視角進行描摹和敘述的,正因為超脫于主角外的觀察視角,因此這一對愛情的描寫和嘆息就顯得格外清楚,如同冬日結(jié)冰的玻璃窗般讓人驚嘆又為之顫抖。
清顯和聰子均出身于貴族,他們之間本應(yīng)該具有婚戀上匹配的自由和可能。但清顯在多年家族刻板維系榮耀的教條之中,深刻發(fā)現(xiàn)了自己作為家族棋子般的角色,因此抱著微妙的抗拒心理,試圖與自己愛慕聰子的心情搏斗,他無法拒絕聰子的微笑,卻也不能抵抗來自父母對其仕途和爵位的期許,猶豫成了他叛逃愛情的借口,而留戀權(quán)勢卻是他堅守家族的理由。最終清顯在與聰子分手后一病不起,而聰子在絕望中選擇了踏出紅塵、出家為尼。
清顯的朋友本多一直試圖為清顯找尋他以生命為祭的愛情存在的證據(jù),但經(jīng)歷了半個世紀,本多從少年變成了垂垂老矣的老人,當他跨越歲月和時間的浪潮,再度見到已經(jīng)出家多年的聰子時,卻從聰子口中得到了“她從未認識清顯”的回答。多年的尋找,半生的顛沛,為愛情重病而長眠的清顯倘若知道他早已被舊愛遺忘時又該作何感想呢?而如果聰子并非薄情失憶,那么本多在年輕時期所親眼目睹的愛情就不過是昨夜薔薇上的露水一滴,隔夜就會消弭,了無痕跡。
一切都是虛妄,半生也是徒勞,作者三島由紀夫的“物哀”和他對人生的嘆息和失落也在這樣的氛圍中被推上了巔峰。至于聰子到底是否是遺忘了過去,還是愛情往事本不存在,作者無意給出一個答案,也就留給了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不管過去是否真實,不論本多所見是否存在,那段薔薇花盛放的日子都在他重去拜訪聰子的一瞬再度燦爛起來,而全書浪漫哀婉的思緒也化作了一只蝴蝶,輕飄飄地落在了讀者肩頭。作者:崔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