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
轉眼間,參加工作已經大半年了,我從剛開始的懵懵懂懂到逐漸適應教師身份。期間,遇到過很多困難挫折,然后抱怨、逃避,自己也變得消極、低沉,產生很多負面情緒。這樣以來不僅影響了自己的教學質量,也給身邊人彌漫了這種氣氛。一次休息日,與朋友散步傾訴間,她向我推薦了這本書《重遇未知的自己——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拿到書以后,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終于斷斷續續看完了。作者是被譽為華語世界首席心靈暢銷書作家的張德芬女士,她畢業于臺灣大學企管系,擔任臺灣電視公司新聞記者主播多年,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了企管碩士學位。2002年開始,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各類心靈成長課程以及心理治療方法,體悟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這本書是她2007年6月在臺灣出版的第一本有關心靈成長的小說,也是我為數不多的完整看完的一部勵志小說,書里的好多話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影響,受益良多。
我最喜歡作者其中的一些話:“當緊縮在苞芽中,終究比綻放更痛苦時,時機就成熟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有兩匹狼,一匹惡狼,一匹好狼”、“哪一匹會存活下來?是你去滋養的那匹狼。”這些話讓我感觸頗深,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平穩順意,然而,在風雨困惑中,我們才能重新定義自己,并且選擇是要緊縮在花苞中,用安全模式運作我們的人生,還是愿意破繭而出,享受綻放之后的美麗。有一段時間,因為種種的不如意和困惑,我都抱著“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著,事情總會過去!”這樣的心態來生活,逃避困難。
讀過這本書后,我開始學會如何把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順或不順的時候,我們自己才是心靈的主宰者,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我們接下來人生航向的主宰者。我想,有時生活可能更像一面鏡子,鏡子中的我們或喜或悲,起先是源于外物,之后就是源于我們的內心。讀后感·你露出笑容,即使情況不好轉,也看不見悲哀;你若哭喪著臉,即使情況好轉,也見不到快樂。
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歇歇腳,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或者是抱怨,久而久之,你總被困在這些“負面垃圾”里走不出來,形成惡性循環。我很感謝作者用這本《重遇未知的自己——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里那些溫暖純凈,又飽含哲理的話來及時喚醒我心中“那匹好狼”,讓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敢于直面困難,不抱怨,不逃避,及時調節良好積極的情緒,用所謂的正能量去感染周圍的人和事物,真正的認識自我,找到自我。作者:高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