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貓癥候群——《章魚國小時代》讀后感500字:
蘇聯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快樂的暑假,我們更應該多多好書來充實自己。在所讀的書目中,《章魚國小時代—饞貓癥候群》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當今學生偏食現象越來越嚴重,葷菜大口吃,蔬菜晾一邊。《章魚國小時代—饞貓癥候群》中的小主角坦克就是這樣一個重度偏食癥“患者”,面對母親的“禁肉令”,他上演了“荒野求生”。不論在什么地方、何種狀況下,他對吃肉一如既往的執著追求“感動”著我們……忽然有一天,他在睡覺時大吐特吐,后來又因為缺乏維生素A而得了夜盲癥。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他來到山區,看見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生活的艱辛,決定不再挑食,均衡飲食……
我想,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有許多同學和坦克一樣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瓜果。其實以前我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可謂是頓頓無肉不歡啊!可是大家知道嗎?肉并沒有我們想得那么好。食肉動物吃的肉只會在它們的肚子里待一兩個小時,而在我們的肚子里,會待五六天。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食肉動物,例如老虎、狼、獅子之類動物的腸胃只有3米,而一個成年人的腸胃卻有7米,再加上人體溫度高36.7攝氏度,肉都會散發毒素,毒素散布在人體各處,我們就會生病。
所以,希望喜歡挑食的你能和我一樣,盡早認識到偏食的危害。我們應該注意葷素搭配,合理膳食,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四(5)班 張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