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烏合之眾》讀后感1500字有感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8/1 ![]() |
|||||
《烏合之眾》讀后感1500字有感《烏合之眾》讀后感1500字: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稙鹾现姡捍蟊娦睦硌芯俊肥欠▏鐣䦟W家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對于學習大眾傳播學專業的人來說,這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鼻祖之作,它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最近淺讀了這本名著,這本書因為理論和專業術語很多,很難堅持完整讀下去,找了中譯版本研讀了,一點心得體會分享一下。這本書可以說是群體心理學研究的開山之作,書中的某些理論的確跨越了時代的束縛,直到現在也能從社會的一些事件找到與之對應的現象,堪稱經典之作!書中的一些理論都是可以印證在社會實踐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說,勒龐先生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的各個方面深度剖析,極盡看似平淡之詞,實則抽絲剝繭,透過現象看事物本質,直指慘淡的人性特點,這個確實在社會心理學領域樹立起來一座大眾心理研究的里程碑! 這本書里的幾個觀點現在來看還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其中:群體作用導致個體智商下降。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那是不是當群體聚合的時候,群體的智力會高于每一個個體,不是的;那是不是就是他們智力的一個平均值?答案是不會的,特定時間和背景下,群體智商的智力會遠遠低于個體智力水平。 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所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個人觀點和是非,用所謂的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為什么有的犯罪團伙里面的成員最后為了利益不惜內訌自殘,那些平日里的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為什么會不復存在,其實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內有手足之情,他們就是一群典型的烏合之眾。 還有一些職場上面的人士,如果沒有個人強烈的主見意識和是非觀點,一旦自己的觀點或者建議與群體意見相碰撞或者抵觸,個人就會收回自己的觀點或者意見,從而屈服于群體的意見,不管這種意見是錯還是對,這時候個人的智商就會降到最低,強勢一方的觀點就會越來越強勢,弱勢一方個體就會沉默不語,呈現出螺旋狀的下降趨勢,這個觀點和沉默的螺旋理論有點類似。 德國的學者: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提出一個大眾心理學理論: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人是社會性高等生物,是群居性的生物,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于單獨持有某些態度和信念而產生的孤立。這個理論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有有所體現,特別是個人觀點孤立,小群體聯合提出自己的強勢觀點時候,個人不得不屈服于群體,犧牲自己的正確的觀點,從而獲得占時的妥協和順從。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會在承擔個人的責任,這時候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群體相信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盲從行為在智商下線的時候就會占據制高點,回想那些昔日的“搶購豬肉,搶購食鹽”、“搶購板藍根”事件,無一不是個體在群體行為中的智商下降事件的代表,盲從群體行為,放棄個體的理性思考的典型案例。 但愿我們都不是烏合之眾,遠離烏合之眾的負面影響,不要人云亦云,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烏合之眾》讀后感1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8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8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2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3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1000字 讀烏合之眾有感2000字 烏合之眾讀后感500字 瀏覽更多關于烏合之眾的文章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