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三國志·魏書·華歆傳》讀書筆記及感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31 ![]() |
|||||
《三國志·魏書·華歆傳》讀書筆記及感悟1000字: 1、近來讀書,終于覺得能夠略有所得。這個所得,不是增加一些不曾有過的知識,而是對人事能夠有點了解和思考。讀書十幾年,向來愚鈍,只能夠看一層表面文字的意思,比如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信息,至于文字的作者想要強調的是什么,而從作者的思路又能夠體會出當時時代的哪些風貌,總仿佛隔一層紗,隔一層霧。不過,我有自知之明,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明白學不躐等,不可以在程度不夠的時候追求太高的目標,要能夠一點點的積累,打下一點基礎。 2、夜讀《三國》,聊以閑中取樂。翻到《魏書·華歆傳》,便細看起來。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華歆王朗都不是討人喜歡的人物,且讓人印象深刻。但是陳壽評價兩人則與演義不同,他說“華歆清純德素,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評價人物常與時代有關,也與人們自己的立場觀點有關,自是會有不同和變化,不足為奇。我們讀史的時候還有要能夠根據可以確鑿的史事來做自己的判斷,盡量排除外在各方面的干擾,不如此不足以“生智”,智,唯有從細密、周到、深刻的思考中來,智是結果,無從訓練學習,思考是過程,是可以學習、訓練的。 3、《華歆傳》開篇便有一個故事,很有意味。原文中說: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見過歆。時王芬與豪杰謀廢靈帝,語在《武紀》。芬陰呼歆、洪共定計,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芬性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洪從歆言而止。后芬果敗,洪乃服。 這里說王芬打算把漢靈帝廢黜,暗中與華歆、陶丘洪商量,希望他們共謀。陶丘洪便要接受了這個計劃,華歆攔阻了他。當然陶丘洪聽從了他的建議,沒有參與其事,結果證明華歆的識見的確有超人之處。 這個故事并不復雜,我此次讀,特別關注了華歆說服陶丘洪的時候所用的一套說詞。華歆說廢黜或者擁立這樣大的事情,即使對伊尹、霍光這樣的人物來說也不是件容易事。而王芬這個人秉性大大咧咧,沒有什么軍事才能,肯定不能成事,不僅害了自己,還會殃及家族。這套說辭有什么意味呢?讀后感·華歆勸陶丘洪不要跟王芬胡鬧,警告他廢黜皇帝這件事的難度,和主其事者王芬的個人能力,但唯獨沒有替他的國家(用現在的觀念其實是政府或政權)考慮,漢家天子怎么就把好端端一個國家治理成這個樣子,朝廷一家一姓,國家也是自己家的,卻不能完全的那么自私,不做一點開放,如今卻落得還沒有天下大亂,個人便都不思報效,能怪這些臣民不忠于故國嗎?老百姓有句俗話,君不正臣不忠另投他國,父不正子不孝各奔他鄉,說的既沉痛又現實還無奈。 4、立秋后,多有陰雨,今天終于初見晴空,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些清朗舒爽之感。今年假期沒有系統的完成一部大書的閱讀,只讀了幾篇文章,雖說也有個十幾萬字,但稍顯片段化,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的一種啊!作者:樂亭葛明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