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文化-菊與刀讀后感800字:
對日本武士的印象全部來自于小時候特別愛看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里面那個黑衣武士新佑衛門。玉樹臨風、俊朗挺拔、溫暖幽默又令人有安全感是我心中一直以來的日本武士的形象。
看了這本書后,才明白“武士”是日本的一個階層。豐臣秀吉通過“刀狩”將農民手上的武器沒收,武士階級和農民徹底分離,農民永遠不可以帶刀,武士成了一個獨立的帶刀階級。在德川幕府體制下,武士主要依靠領主賜予的祿米為生。
作為將軍或者各地領主的家臣,其沒有土地,全部職責在于維護主人的領土完整和利益,當需要為主人的利益奔走驅馳時,會表現出令人欽佩的忠誠、勇敢和堅忍。武士從本質上看是領主養著的雇傭軍,他們不僅作戰勇敢,對主人忠誠不二,且剛烈異常,視主人的利益和名譽在個人的生命之上;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這批本該視作粗人的武士階級,卻有著十分高雅的興趣愛好,并且堅持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堅忍能力。一個只會打仗的粗人在日本社會被視為低下的“浪人”,成為一名武士,對武藝、品德和家世都有著很嚴格的要求,而在古代日本,只有武士和以上的領主、將軍的家系,才允許擁有姓氏。
武士道作為日本道德體系的一部分,對日本人的思想至今仍存在深遠的意義。它要求人講義理、行禮儀、為人誠實、有忠愛之心,同時要英勇無畏。它是滲透在日本各個階層的,用日本人自己的說法,這是他們的“魂”。
日本人不否認人生是充滿矛盾的,但是他們所認為這些矛盾并不是善惡之間的矛盾,而是“忠”、“孝”、“情義”等各個領域的矛盾,而這各個領域又都是善的,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這就使得他們看待這一場戰爭的視角和我們不同,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場對外侵略戰爭,而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他們對天皇盡忠的戰爭罷了,并不是罪惡的。在這種觀念的誘導下,他們對這場戰爭的罪惡感便逐步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