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巨嬰國》讀后感2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3 ![]() |
|||||
《巨嬰國》讀后感2500字: 《巨嬰國》是北大心理學系畢業的武志紅老師思索21年,書寫5年完成的一本著作。這本書上架不久,就接到了下架通知。我在百度百科搜到的信息是“因圖書觸犯法規和政策已經下架叫停”,不過網上也流傳著一張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下架通知涵,說的是因為圖書質量不合格,下架召回。 這本2016年12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2017年2月17日就由磨鐵公司發出了圖書召回通知,上市售買時間不到3個月。不過后來也有網友買到了新版的《巨嬰國》,書的厚薄已經相差很大了。這說明再版的那本書已經刪減了大部分的內容。 那么這本書到底寫了些什么呢?為什么它的下架會引來這么多的關注呢? 其實看完這本書,還真感覺作者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寫了許多不該寫的事,抨擊了一些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可以說是觸怒了許多國人的痛點吧!在知乎上,有網友評論說書下架的理由無外乎三個:說了假話、說了真話、說了有人不愛聽的話。武志紅老師在這本書中不僅三條全占了,還多了一條:加了一些廢話。這樣看來,書下架的理由倒也充分。 那么我是怎么看待這本書的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書中的兩個基本概念。 首先,我先給出武志紅老師對巨嬰的定義: 巨嬰,即成年嬰兒。身體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嬰兒水準。 嬰兒,特指1歲前的孩子。巨嬰,即是心理發展水平還停留在1歲前的成年人。 接著我們來看看6個月前嬰兒的心理特征: 共生6個月前的嬰兒會覺得,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我們共同使用一個身體和心理。更小的嬰兒,如3個月前的,他們甚至會覺得,我就是萬物,萬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 全能自戀6個月前的嬰兒會覺得,我是神,無所不能,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意愿運轉,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毀了世界,或者毀了我自己。 偏執分裂所謂偏執,即我的判斷、我的意愿必須堅持下去。所謂分裂,即,事情一分為二,且兩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壞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善惡不能并存,不同意見不能并存…… 偏執分裂加一起,則成了,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則是壞的、黑的、惡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 然后,全書就依照巨嬰身上體現的嬰兒心理特征展開了各種抨擊。 共生心理在巨嬰身上的幾種展現形式:到處找媽(不愿生活自理,總想找人照顧自己,幫自己“擦屁股”)、集體主義、統一思想、反對獨立、沒有界限。 全能自戀的四種展現形式:追求優秀;甚至完美;想法多;行動困難;誅心論;從關系退行到孤獨的全能自戀中。 偏執分裂的展現形式,我在書中沒有找到概括性的總結。但是在各種巨嬰心理的表現形式上,都可以找到這種偏執分裂的性格特征。比如說:如果我的要求不被滿足,你就是壞的。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的日常舉動時,很容易發現這種性格特征。那些要求不被滿足的孩子滿地打滾的情景,我們屢見不鮮,你們不滿足我,你們就全都是壞人。就是這種簡單的邏輯。 整本書大致都是圍繞巨嬰所具有的這三種心理特征進行分析舉證推理的。為了說明某種社會現象中,國人所具有的巨嬰心理特征,書中會以犀利的視角不遺余力地鞭韃。這也許是這本書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畢竟沒有人會輕易接受一個只看到你缺點的人在你身邊指指點點。 同樣是為了說明具有巨嬰心理特征的個體的不同表現形式,作者在書中舉了許多極端的個例來說明。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極端的個例是少數,我們大多數人[的身上只是存在其中幾種巨嬰心理特征而已。即使如此,我們也不由自主地按作者的思路將自己歸類到巨嬰的行列,這也許是大多數人不喜歡看此書的原因。有一位跟我一起閱讀此書的朋友,就如此說,我看著看著就想慫作者。 而對于我自己來說,讀完此書,自己又多了一種看世界的新眼光。能夠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讀自己不能理解的一些社會現象,能夠分析家人朋友各種行為方式的深層原因。最重要的是懂得了作為一個母親如何正確地照料嬰兒,在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過程中,我怎樣做才是正確有益的。也會針對一些情緒和抱怨找到自己身上殘存的巨嬰心理特征,這也是第一性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方式。 前不久剛看完施展老師的《樞紐》和萬維鋼老師推薦的《盜火》,對比那兩本書,讀《巨嬰國》的心情是壓抑、不爽甚至是負能量的。感覺在周圍世界看到的都是病態的人(心理不健康),如同魯迅寫《狂人日記》的那種心境也不為過。相對于《樞紐》的大格局、大視角、動態變化的眼光,《巨嬰國》相當于在鎖孔里看世界,非常像查理?芒格所說的“手里拿著錘子到處找釘子”的感覺。 與《盜火》的作者冷靜理性地分析,以及大量心理學、腦神經科學、藥理學的實驗數據、科結論作為論據,《巨嬰國》這本書的科學嚴謹性就值得商榷了。這也難怪有許多閱讀此書的讀者,有許多認為作者的例證太極端。不過我認為極端倒是次要的,關鍵是心理學分析問題的這種方式更像是臆測,先入為主的判斷之后,然后舉許多例證來說明這種猜測是成立的,缺乏科學分析的信服力。 正如有數據顯示,心理學書籍缺乏科學嚴謹性。2013年一項系統性的可重復研究表明,心理學發表過的100項實驗研究,能夠得到重復驗證的只有39%。可見許多心理學實驗也是非常不靠譜的。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行為和心理學研究與運用就像是一場軍備競賽,個人不斷地通過心理學研究成果提升認知來抵御外在誘惑和心魔,心理學研究又必須深入到一個新的層次,繼續發表新的研究成果。 人的一生是一個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如果拒絕心靈的脫胎換骨,我們只能永遠活在巨嬰的心理陰影之下。從這本書中,你或許能夠找到現實中那個討厭的自己,那個深深掩藏在好人面具底下真實的自己,那個從來不敢在陽光明媚暴露的自己。人心是邪惡的,那這種邪惡只存在他人那里嗎?“我”的身上如果也有,那我該如何直面它呢? 這本書你看第一次可能會很反感,你會質疑現實中真有那么多巨嬰嗎?但是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時,你的憤慨,你的質疑,你的不服或許都會逐漸冷卻,你會更加理性參悟到閱讀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正如作者在書中所寫的那樣: 個人成長中,核心自我的誕生,是一個超級里程碑。 核心自我誕生前,你像是環境的響應物。 一旦核心自我誕生了,環境的變化,還會激發你的反應,但不再能動搖你的根基。由此,你有了從環境中跳出來觀察的能力與一份從容。 我們作為讀者來說,能夠利用這本書中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來更深入的了解自己,解讀他人的行為心理模式。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完善人格特征的個體;能夠識別健康心理的個體,找到最適合的生活和婚姻伴侶,或者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在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中,知道正確的行進路線和方向,才是我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 找到那個核心自我,不管外界如何變化,那個內在的核心自我會不斷強壯,幫助我們從容面對生活和事業中的各種驚濤駭浪。而不會是像個嬰兒一樣指責、抱怨、為所欲為,無法直面自己的無能。真實的自我,是自信的基礎,是獲得真愛的必要條件。看完這本書你更有意愿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讓自己的能量和外界的能量充分的流通交換。讓一切真實自然地流經你的心。 心理學只是我們認識世界,以及與外界建立高效連接的一個工具。學會在合適的場景下運用這個工具,比單純地采用批判性思維來看待本書,要更有實用意義。作者:胡林華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