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資治通鑒》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31 ![]() |
|||||
慎言是一種美德——《資治通鑒》讀后感1000字: 小時候我媽跟我說,如果迫不得己,寧可做過分的事兒,也絕不要說過頭的話。我一直不理解,總覺得事情帶來的結果是既定事實,無法改變,言語只是說說而已,并不起決定作用。 后來長大一些,知道了傷人的語言就像尖刀,說的人風輕云淡,聽的人遍體鱗傷。但也只是停留在言語傷人的層面。從來沒想到言語會傷害到自己,直到最近讀《資治通鑒》,才發現真的有人因為言語不當致命。分享幾個例子,很是耐人尋味。 第一個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劉邦去世,惠帝即位,呂后做了皇太后,下令將戚夫人幽禁在永巷,舂米做苦役,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呂后聽后大怒,不僅毒殺了戚夫人的兒子如意,還砍斷了戚夫人的手腳,剜掉眼珠,熏聾耳朵,喝下啞藥,扔在廁所里,成為“人彘”。 聽起來毛骨悚然,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呂后太狠,但事情的前因后果很復雜,有空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分析一下呂雉這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這里單說戚夫人,如果能像后來漢文帝的母親薄氏一樣內斂低調,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不要亂說話,等多年后呂雉怨氣消了,也許兒子如意不會死,自己也未必會到如此慘絕人寰的境地。 第二個是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后。漢靈帝死后,董太后和兒媳婦何太后爭權,忿忿不平罵兒媳婦:“你現在這么囂張,還不是依靠你哥何進!我讓董將軍砍了你哥的頭,簡直易如反掌!”何太后聽了害怕,告訴哥哥何進,何進設計殺了董將軍,順便逼死了董太后。 讀到這里我才真正明白我媽的那句話,董太后如果夠聰明,過頭的話絕對不會說,宮廷內斗,成王敗寇,不如直接想辦法讓董將軍先殺了何進,又何必多此一舉,說些氣話呢?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 寫到這,因失言而喪命的還都是女人,免不得有人說,女人就是頭發長見識短。其實未必,第三個例子是個皇帝,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讀后感·這個皇帝并不是昏君,反而在治國理政上頗有建樹,是個不錯的好皇帝。有一次司馬曜和張貴妃喝酒,喝到一半,張貴妃說:“皇上啊,我喝多了,真不能再喝了!”司馬曜生氣了:“什么?喝一半你不喝了?太掃興了!你年老色衰,我跟你喝酒是給你面子,我早就想廢掉你,另立新妃了!” 這本是一句酒話,張貴妃卻當真了,一不做二不休,趁司馬曜酒后昏睡之時用被子將其捂死。堂堂皇帝,竟因為酒后失言喪命,實在讓人唏噓!孔子說:“不能與之言而與之言則失言。”意思就是跟錯誤的人說了錯誤的話,就是失言。失言的后果很嚴重,輕則傷人自尊,重則傷己性命。 突然覺得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比如最近我在減肥,一直牢記要管住嘴,邁開腿。歷史上很多真實的故事也告訴我,做人要少說話多做事。所以我決定,把嘴巴涂上口紅美美的就夠了,平時盡量少用。慎言,深思,篤行。作者:逄哲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