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中成長——讀《桃花心木》有感500字:
在《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中,種樹人,他給桃花心木澆水的次數,數量,時間都不確定,這是為什么呢?后來讀完全文才知道,原來他是想培育桃花心木的獨立自主。
就拿唐僧的原型玄奘來說吧,他出自讀書世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可在玄奘十歲時,父母雙亡,只好跟一個和尚寄居寺廟,他經歷了許多磨難。在這種打擊中,他并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奮發圖強。他曾西行5萬里,歷時19年,在印度取經,一生翻譯佛經75部,1335卷。玄奘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害怕生活中的不確定。其實就好比人走路,有的人被石頭絆了一下,他不會懼怕,而且還把石頭拾起,下定決心要收集很多石頭,鋪出一條平整的路。玄奘不就是把一個個困難變成“墊腳石”而不斷向上的嗎?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美好,也沒有什么困難,天天都很幸福。但如果一天你高高興興回家,卻得知爸爸媽媽都因意外而去世了。你會怎么做?也許你會痛哭一場?也許你會悲痛欲絕?也許你會想不開……但,如果你堅強,或許哭一會就沒事了;或許悲痛一陣就沒事了;或許就不會想不開了。
如果你堅強,之后一定會積極地面對生活,這就代表你獲得了堅強的資格證。這張資格證不僅是表示著你的堅強,更代表著你生活的光彩奪目。
生活出現不確定,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作者:蔣哲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