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光明共和國》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7 ![]() |
|||||
《光明共和國》讀后感1000字偉大的小說通常有一個大膽的開頭,作者一上來就敢于揭開故事的謎底——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 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奧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們中間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記得很清楚,事情好象就發生在今天一樣。——《樹上的男爵》 在《光明共和國》中,巴爾瓦化身為馬爾克斯和卡爾維諾的文學繼承人,他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每當有人向我問起圣克里斯托瓦爾那三十二個失去生命的孩子時,我的回答往往因對方的年齡而異。” 如一切優秀故事所具有的品質,《光明共和國》的故事足以用一句話概括:一個虛構的拉丁美洲城市,毫無征兆地出現了一群孩子,他們在十二三歲上下,有男有女,這些來歷不明的孩子白天在城市里偷搶食物,夜晚則遁入森林,他們發明了自己的語言,大人們一句都聽不懂,為了維護既定秩序,城里的大人們對孩子們發起圍捕,只成功捕到一個孩子,卻意外導致其他32個孩子死亡。 這個聽上去離奇得像是古老民間傳說的故事,被巴爾瓦巧妙地放置到了被現代科技包圍的20世紀90年代。在巴爾瓦筆下,孩子們的玩耍、集會、搶劫,乃至更加暴力的行徑,從一開始就被城市里遍布的監控攝像頭記錄得清清楚楚。但機械的、遲鈍的政府機構一直對這些胡作非為的孩子置之不理;城中民眾雖然心有恐懼,卻“出于道德”而不愿與小孩子發生沖突,而放任其胡作非為;唯一對孩子們有所行動的是媒體,記者們蜂擁而至,想要拍攝下這些說著奇怪語言的孩子,只是為了得到一篇新聞報道。 在《光明共和國》里,孩子不只是孩子——不只是戈爾丁《蠅王》里寓意著“人性本惡”的孩子。相比之下,在巴爾瓦的故事里,孩子的象征意義要復雜得多:他們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實驗田”、烏托邦,而是走入城市之中,與現實世界糾纏起來;他們玩耍時笑得得天真無邪,但下一秒可能就會毫無征兆地跳到大人面前搶劫東西,在充斥規則秩序的城市中顯得格格不入;他們運用嶄新的語言重新命名一切事物,給成人世界的規則帶來根本性的挑戰,人們因為聽不懂的語言而恐懼,盡管說這種語言的人都是些身形瘦小的孩子;他們是活在陽光下的“幽靈”,白天在城市出現,在監控器下為所欲為,夜晚消失進森林,任誰也捕捉不到他們的蹤影;他們擁有一種魔力,吸引著城市中的孩子著魔般地走入森林,加入他們的群體;他們像一把飛來利斧,將這個被監視器、錄像機、手機、話筒等高科技重重武裝得看似堅不可摧的現代社會劈開一絲縫隙。 總結來說,巴爾瓦在《光明共和國》中,通過脫離現代文明的孩子的故事,向讀者發出兩個問題:人類文明在不斷發展自身的同時,如何與自然世界處理好關系;以及,當產生暴力時,人類社會能否找到并利用一種非暴力手段來解決暴力問題。 讀完本書,放眼世界,這32個死去的孩子將在你眼前死而復生:他們既出現在曾經的“80后”、“90后”當中,也出現在今天的“00后”當中,還將出現在未來的“10后”、“20后”……他們將不斷向既定的社會規則發起挑戰,說著你聽不懂的語言,穿著在你看來毫無美感的衣服,做著讓你看不順眼的事情。最后,他們將取代你,他們終將面對新的“他們”發起的挑戰。 這些話聽上去頗為致郁,但巴爾瓦早已在書中向我們道出真諦:人們有時覺得,要抵達人類靈魂深處,必須乘坐一艘馬力強勁的潛水艇,最后卻發現自己正穿著潛水服試圖侵入一個浴缸。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